今年下半年,我重点做了两件事。一是特斯拉Model3销量逐渐回升。随着特斯拉国内产能的逐步开放,这款Model3车型的销量有望在未来突破新高。另一家是传统燃油车代表之一的五菱汽车,发布了其洪光MINI EV车型,一举突破2万的销量,这是首个月的成绩。
这是什么意思?未来新能源汽车的趋势不可阻挡。根据国家战略调控计划,2025年左右,新能源汽车总销量将达到20%甚至更多,而后期,新能源汽车将成为销售的亮点。
这对传统燃油汽车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一辆车通常有两万多个零件,稍加改动就会导致整个车身。虽然大部分燃油车公司都不愿意转型,但是竞争越来越激烈,利润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车企跨境抢劫。因此,面对冲击,燃油汽车公司的改革势在必行。
其实想想也是对的。再看看传统车场和SUV场。赛道有多挤?
按照汽车行业的公式,月销量1200辆是一条汽车生产线保本的重要指标,但是燃油车轨道上有多少车月销量不到1200辆?这足以说明燃油车的轨道极其拥挤。
但是新能源汽车在这方面并没有太多的顾虑,至少目前是这样。只要你多注意,很多车企生产的都是物美价廉的车,基本不用担心销量。看看长城汽车旗下的欧拉品牌,用心做好产品。虽然只是10万元左右级别的车,甚至可以说它的设计没有明显的优势,但是从行驶在路上的新车上可以看出,它很受消费者的欢迎。我甚至觉得不是这个欧拉车品牌的车型有多好,而是和他竞争的品牌太弱了。
新能源汽车市场吸引力太大,势在必行,所以押注中国市场的人自然更不愿意放弃这个未来的窗口。于是,在11月大众举办的新能源大会上,大众夸口未来几年将覆盖电动汽车七大核心领域。为了达到饱和覆盖,它将每五公里有一个超级充电站。
你熟悉这个消息吗?目前做这个的车企主要有两家,一家是用自己的品牌换威来汽车的动力站,一家是美国车企特斯拉的快充站。
上述两家车企都不敢放出上述豪言壮语,当然是从成本角度考虑。大众表示,充电桩应覆盖新能源汽车的七大城市,其中自然包括北京、广州和上海等数量有限的城市。问题是,大众有这样的实力吗?
当然大众有这样的实力,年销量1000万的超大型车企当然也有这样的实力,但是光靠大众做是不现实的。从资本的角度来看,大众可能不愿意投入这么高的成本,一方面是基于资本收益率的考虑;另一方面也是从经验考虑。毕竟大众的优势在于小排量涡轮增压,对新能源完全是外行。
所以我觉得大众如果真的打算推进这个计划的实施,未来可能会和中国的车企有大规模的合资,最理想的人选可能是江淮汽车。
原因很简单。江淮汽车一直是威来的代工,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有着深刻而独特的见解。而且大众和江淮汽车已经开始联姻,这场联姻很大程度上可能是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布局。毕竟在燃油车方面,大众不需要像江淮这样的二线车企合作。
那么问题来了。你觉得大众真的会像他说的那样在重要城市做饱和布置的超级充电桩吗?甚至到这样近的程度每五公里?是为了炒作,还是真的在这方面考虑?我们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