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十四五”计划的公布,新能源旅游板块受到市场的青睐,尤其是锂电池领域,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锂电池板龙头企业宁德时代,过去一年增长超过300%。可以预见,锂电池发泄的机会还是很大的。
最近锂电池上市公司频频出现。11月4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布2020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创新委员会第96次审查会议结果。公告显示,广东博利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利威”)被列入科技创新板并通过。
11月5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受理珠海冠宇电池有限公司(“珠海冠宇”)在科技创新板块的IPO申请。数据显示,珠海冠宇主要从事消费类聚合物软包装锂离子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同时布局动力锂离子电池,电动摩托车用锂电池也是其方向之一。
电动汽车新国标在全国范围内加速推进,各省纷纷出台管理规定。电动两轮车锂电气化的发展趋势已经成为业界共识。但是锂电气化之后,行业没有成熟的方向可以借鉴。
锂电池企业和电动车企业谁来引领行业发展方向?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汽车厂商的实力还是比较弱的。以龙头企业实力为例,锂电池企业无疑会胜出。据不完全统计,锂电池产业链(包括锂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材料、电极液/六氟磷酸锂材料、锂矿/碳酸锂/氢氧化锂、锂电池设备、锂电池回收)有2000多家企业,其中包括宁德时报、益威锂能、比亚迪、郭萱高新等70多家上市公司。
截至今日收盘,宁德时代锂电池板块市值近6000亿元,比亚迪突破4400亿元,亿元锂能市值突破1200亿元。另一方面,电动车行业上市公司新增市值64亿,小牛电气21亿,还不到锂电池领先市值的零头。
根据电动汽车的经验,宁德时代已经与近30家国内外汽车制造商和新的汽车制造商签署了合作协议。动力电池公司与汽车制造商合资已成为工业发展的主要模式。电动两轮车领域电池公司与整车厂商的“联姻”模式将成为未来行业的发展趋势。
针对3.5亿辆的出行市场,锂电池巨头选择从电动车锂电池领域腾出手来,加入电动两轮车的战场。随着技术和管理理念的更加成熟,随着合作的进一步深入,他们很有可能与电动汽车制造商建立合资企业。
面对如此财大气粗的锂电池企业的进入,电动汽车行业必将出现新一轮的产业转型。但是,在与这些依靠资本的锂电池企业合作的过程中,电动汽车原始设备制造商能保留多大的主动权?
我们都知道选择大于努力,站在风口浪尖的应该是自己。现在锂电池公司竞相上市,市值远超电动车厂商。如何避免被电池厂牵着鼻子走,可能是业界应该考虑的问题。
(小程序已经添加到这里,请在今天的头条客户端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