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5-26日,第七届全球中国汽车精英年会暨“中国拥抱世界”汽车产业创新论坛在上海国际汽车城圆满结束。这是一次独特的年度盛会,海内外汽车人交流思想,增进友谊,启迪智慧,寻求全球汽车人才的协调发展。
作为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圆桌互动备受关注。笔者对各位嘉宾在圆桌会议上的发言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以便更全面、立体地呈现他们的才思和观点。本期人物是中国汽车工程师协会北美分会副会长、广州汽车研究所特约专家董瑜。他有哪些精彩的观点?但是让我们来看看它:
董郁
雌三醇环戊醚
汽车公司急需哪些人才?
今年的疫情引发了人们对反全球化的思考。新形势下,汽车企业如何看待人才?是主持人抛出的第一个问题。广州汽车研究所的董宇率先作为嘉宾回答。他认为,企业需要“三高”人才、数字人才、与时俱进的人才。以下是他的分享:
1.“三高”人才
在经历了疫情冲击下的停产停业后,企业面临减员增效,疫情过后汽车市场逐渐回暖。汽车公司最需要这样的“三高”人才:一是高级工匠和领军人物;第二,高层次国际人才;第三,高技能人才。
2.数字人才
数字化有多重要?麦肯锡最近的报告引用的最后一句话是“数字化或者死亡”。戴姆勒董事长表示,“数字化是汽车诞生以来最肥沃的土壤”。
传统制造模式正在被重新定义和授权。传统制造设备自动化、R&D和设计信息化以及高端性能开发正在逐渐走向成熟,并将很快成为过去。未来,汽车企业,包括汽车制造商和零部件供应商,需要重新思考全生命周期的电气化、智能化、网络化和数字化。这些“四化”不仅体现在产品上,也体现在R&D和制造工艺上。以R&D数字化为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品数字化,包括产品的智能网络连接、大数据、云平台、OTA等。
第二是R&D过程的数字化,包括模拟分析、数字结对、虚拟校准和创建数字R&D生态;
第三,数字智能,包括数据洞察和智能决策。
此外,还涵盖了项目管理数字化、质量控制、BOM、实验验证、实施过程管理、知识构成、产业链协同开发、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等。数字化涵盖了R&D进程的所有方面。
这些方面都需要数字人才、领军人才、工匠、技能型人才来引导。
3.与时俱进的专业人士
大众汽车CEO曾经说过:“传统汽车制造商的时代已经结束。我们认识到,汽车是不断融合最新科技成果和最新时尚元素的先导。”为了适应大形势的发展,汽车企业需要对人才发展进行深入思考,需要新的人才路线图、新的方法和新的战略来指导自己的工作。比如我从事机械工程,想了解智能;你是搞管理的,需要懂数字。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要深入思考,才能让汽车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Q2
海归如何肩负使命?
目前,许多汽车海归和华侨汽车集团在人才引进、项目对接、沟通协调、技术交流等方面为中国汽车工业做出了贡献。虽然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做法,但他们都在为中国的汽车工业做出贡献。
在圆桌论坛上,当被问及汽车公司如何应对疫情后技术和人才面临的挑战时,董瑜回答说,无论国际形势如何,汽车公司对国际人才的需求并没有减少,尤其是上述高端人才和推荐的国际专家人才得到了雇主的认可。从这里可以看出,海归可以为高端人才的招聘做出贡献。
海外人才入职后如何充分发挥作用,是汽车企业面临的另一大难题。董郁认为因人而异,有的是能带领团队创业的领军人才;一些专门从事并具备技术专长的人才是创新型人才,可以帮助企业从某个维度进行升级。他给自己定下了——年整合各种资源,积极推进汽车新“四化”的目标。他承认自己在海外工作生活了30多年,对底特律的三大汽车公司,尤其是他工作过的公司有一定的了解。因为这次经历,他可以看到国内外的差异,从差异中找到改进的空间,然后再下大力气去推广。他进一步补充说,国内和国外有很多不同之处,包括企业文化、R&D流程等。国际化人才不是试图改变这些差异,而是推动国内R&D进程向更健康、更快的方向发展。
具体怎么做?如何推广?他认为有很多事情要做。国际化人才在制定中长期产业规划时,可以对汽车企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以动力总成规划为例,根据刚刚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版)》,汽车公司应该考虑在2025、2030、2035三个时间节点做出什么样的混合策略,其中有几十条混合路线可供选择,国际化人士在如何决策上可以起到关键作用。
除了企业层面,董宇作为北美中国汽车工程师协会副会长、全球汽车精英组织副会长,也在行业层面积极发挥自己的光与热。他说:“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华侨和地方社团、协会、研究协会、专业人士和专业组织的作用,搭建交流平台。”以北美中国汽车工程师学会为例。该协会在美国底特律有3600名成员和各种联系资源,帮助汽车公司和零部件供应商在当地投资和融资、建立基地和交流技术,并做了许多有意义的事情。
他回忆说,几年前,吉利研究院李力和他的两个人共同编辑了《底特律 对接中国汽车产业》一书,邀请了20多位专家,从不同的维度和视角探讨如何整合中美。是当时汽车行业关于华侨未来发展的深刻讨论的总结,反响很大,促使一批企业进入北美。
无独有偶,本次发布会上发布的《欧洲汽车蓝皮书》(精版)是由德、法、英、奥四大协会编制的。本书从多个角度和层面介绍了欧洲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对于中国汽车工业了解欧洲汽车工业,促进中欧交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从这里可以看出,许多海外华人组织正在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人才,为复合型国际人才的引进和就业、中国汽车企业的国际人才以及全球平台和智库的建立贡献自己的人才。
主要作者:邱
编辑: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