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兰战
“便宜”可以让起亚K5凯库在短时间内畅销,但与此同时,“便宜”成了它的标签,但“便宜”救不了起亚。
不得不说,16.18万元一包的东风大岳起亚很“便宜”。毕竟考虑到许可等杂七杂八的费用,起亚K5凯库实际上已经和速腾等甲级产品不相上下,套餐价格在14万元左右。
从产品强度和价格来看,这样的价格理所当然是与速腾相同的甲级产品,并且
凯美瑞(参数|图片)、
雅阁(参数|图片),迈腾的一级凯库可谓“兢兢业业”,性价比明显超过同档次的B级车。常识,没有理由不炒这样的车?
但事实是,即使在“金九”这样的月份里,K5凯库(参数|图片)依然只获得了3473台的月销量数据,与刚刚公布预售价格时声称的订单量超过8000台相比,显然是“不够看”的。可能有人会说9月是凯库上市的第一个月,月销量3000多台是正常水平。毕竟码头还是要配货的,工厂也是要产能爬的。
事实上,据官方披露,10月份,凯库K5的月销量超过6000台,不到两个月销量就达到1万多台。这场演出确实能给及格分数。
那么可以说凯库成功了吗?我觉得这个成功就看怎么定义了。
如果和换人前的K5相比,凯库显然是成功的。毕竟,在更换之前,K5 5月份的销量只有几百台,现在已经跃升至3000台甚至6000台。与以前的自己相比,K5开库显然是值得肯定的。
然而,与凯美瑞、雅阁甚至君威等竞争产品相比,K5凯库显然是“失败”的。月销量3000台以上或者6000台以上只是上述竞争产品的零头。
那么在未来,起亚K5的销售能维持现状吗,还是通过上一段楼梯?我觉得很难,大概率。
首先,就品牌而言,不可否认凯库是一款真诚的产品,但无论是起亚还是凯库的品牌形象和溢价能力都在走下坡路,这意味着凯库会给人一种更加“廉价”的感觉。这种“廉价感”对于10万档次的A级车来说并不明显,但对于预算20万的B级车消费者来说却是一个门槛。
因为他们更注重车的使用价值之外的“价值”,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面子,“便宜”的起亚明显比本田和丰田弱一点,后者的终端提供的折扣很少,这让凯库很难获得主流b级车消费者的心理份额。
其次,就产品而言,起亚凯库作为B级车虽然套餐价格只有16.18万,但在产品实力上还是有一席之地的。一是1.5T车型采用了低成本的7速干式双离合变速箱,双离合尤其是干式双离合变速箱在消费者认知中起到了“谈双离合变色”的作用,认可度和接受度不高。
与此同时,虽然上市时间不长,但在“车质网”上已经出现了对凯库7速干式双离合的投诉。车主说“当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从1档换到2档,或者从3档减速到2档时,变速箱出现异常。”异常噪音和倒退是干式双离合器变速箱的常见故障。一上市就有人投诉。对于凯库来说,它的质量和可靠性还有待观察。
再次,凯库面临的市场压力不小。除了凯美瑞、雅阁、迈腾、帕萨特、天竺等先进感更强的竞争产品,凯库还将直接面对标致508L和别克
君威(参数|图片),迈瑞XL,现代
索纳塔(参数|图片)等车型,尤其是君威和迈锐宝,优惠后的终端价格和凯库一样,但品牌形象和销量都远高于凯库,凯库压力更大。
写在最后:
显然,在多重压力下,起亚K5凯库被定位为“廉价”,但它是一把双刃剑。“便宜”的产品形象会在收获销量的同时限制其发展高度。作者甚至认为起亚保持月销量3000-6000是很幸运的,但是走上一段楼梯就不容易想到了。
(本文原由【汽车行业】新媒体编辑部制作。本文作者为魏武贤,转载时应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