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共同推出“六车”的恒大汽车有限公司,三个月后又接连发布三条消息,显示出量产车日益逼近的势头。
11月10日,恒大汽车正式发布“恒驰”标识,由“金狮”、“蓝天”、“红球”组成,意为“保护蓝天、赢红海、东方雄狮、傲天下”。
11月11日,恒驰系列命名系统正式公布。据悉,每个恒驰车型都会按照上市顺序、档次、车型来命名,具体名称由‘恒驰号两个英文字母’组成。
11月13日,恒大上海、广州工厂试生产的视频再次出现在屏幕上,恒大宣布两个生产基地已经全面开始试生产调试。
2020年10月1日,上海松江区恒大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航拍。几个工厂分散在各地,生产基地开始形成。
视频里可以看到,基地里成千上万的机器人都在挥舞着“铁臂”在车身上组装各种零件。在线抓件、定位焊接、智能配送等一系列流程有序进行。
据报道,这两个基地是按照工业4.0标准建造的,配备了2545个智能机器人,使用了舒勒、库卡、杜尔、FANUC、日本等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满产后一分钟能生产一辆车。恒大表示,根据计划,全球将会有很多这样高标准的基地,到2025年,一期总规划产能为100万辆/年。
2020年8月8日,广州恒大新能源汽车南沙生产基地,恒大汽车城。
人们普遍认为,一周内三条新闻的密集发布,说明恒驰汽车的量产已经进入倒计时。
恒大作为新能源市场的“生力军”,在动力总成、3.0底盘架构、先进汽车制造等各个领域的关键环节,努力拥有世界顶尖的核心技术。通过国际收购与合作等发展模式,如与世界顶级超级跑车Konisek、德国动力总成巨头hofer、工程技术领军企业BENTELER和FEV集团的强强合作。在恒大看来,这样的发展模式可以让恒驰“站在世界汽车行业众多巨头的肩膀上,从领先的起跑线出发”。
从恒大汽车的命名系统来看,车型档次从“豪华”开始,分为豪华车型:以“L”为代表,价格在25万元以下;超级豪华:以“S”为代表,价格在25-50万元;以及旗舰车型(旗舰):以“F”为代表,售价50万元以上。这样的价格定位显然是针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中高端市场。
最新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应达到新车总销量的20%左右。
按照这个计算,如果2025年汽车总销量保持目前每年2500万辆的规模,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将达到500万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和销售将达到100万辆左右。如果要实现《规划》年提出的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售目标,未来五年新能源汽车销售年净增需要达到80万辆以上。
恒大和竞争对手能分的“蛋糕”不算小,但在大众开始推出建立在全新平台上的电动汽车,全面拥抱新能源时代的那一刻,留给恒大的时间相当有限,恒大急于量产完全可以理解。
据报道,恒驰有望在明年下半年陆续实现量产。在此期间,恒大还希望通过各种方式进一步强化品牌意识,为恒驰上市后快速抢占全球市场铺平道路。
(本文来自《The Paper》,请下载《The Paper》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