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标题相对于回答来说是多余的。不会消失!所以,换个方式问一下,未来十万元的汽车市场还有机会吗?这个问题的答案会这么肯定吗?还是没必要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我想说说我为什么会思考这个问题。所有的灵感都来自于今年北京车展上的东风大岳起亚。发布全新10年战略的东风大岳起亚明确了“10万元以下不推出新车型”的举措。说实话,作者有点惊讶。回顾一下,东风大岳起亚目前销售的15款车型中,10万元以下的还有5款,分别是KX克罗斯、环驰、K2、弗雷迪、伊润。不过10万元级别的还是有4款卖,K3,沈凯,KX3,志宝。换句话说,东风大岳起亚的入门级车型占整个产品线的60%。这个比例也是根据自己品牌的实力来确定的。
从韩国品牌的市场口碑和实际情况来看,10万人民币以下的市场很重要,其他品牌也很重要。低端市场未来何去何从?10万人民币以下的市场还有机会吗?
这是一个信号
韩国人于2002年进入国内市场,并以其突出的性价比优势迅速在中国市场扎根。其产品不仅符合审美潮流,而且配置水平和功率输出也很突出。另外价格也不太高,在整个合资品牌汽车市场占有一定优势。
近年来,随着中国品牌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车型被推出,大多数都走了性价比高的路线,普遍远低于韩国车型。韩国车的性价比优势不断被削弱,市场份额逐渐被侵蚀。与前几年相比,合资品牌在10万元以下汽车市场的竞争力越来越弱。而是专注于10万元以上的市场,基本成为合资汽车企业的共同选择。
因此,不难理解,东风大岳起亚应该开始将注意力转向高端行动。这不仅要和产品力日益增强的中国品牌竞争,还要和德日合资品牌竞争。解释起来简单就是“被双方攻击”。
在我看来,东风大岳起亚的战略主张无疑是一个信号,事实上,它也告诉了一些品牌想说而不说的话。
高端的脚步从未停止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品牌一直高举向上突破的大旗,不断攻击合资品牌。但是我们也知道最后的结果,我们输了,打了好多次!
随着国内汽车市场消费升级,对高端汽车的需求日益增加。从国内疫情逐渐稳定以来国内汽车市场的表现来看,高端品牌表现出了较强的韧性和恢复能力。与此同时,更多的品牌抓住了改变品牌形象、进行高端转型的机会。
例如,在今年的北京车展上,长安汽车发布了Vivison-V概念车,WEY首款越野车型Tank 300亮相,奇瑞高端品牌兴途VX正式预售,红旗H9也迎来了推出后的第一届国际车展……吉利和东风蓝兔都有大动作。
低端市场还能吃吗?
当然,以这次北京车展为例,还是有很多车企推出了10万元以下的车型。江淮汽车旗下全新SUV车型思豪X8在北京车展上市。价格区间89800-135800元。还有东风500和长安欧尚X5的风光,专注于10万元的年轻消费市场。
总结:10万元以下的市场不是没有机会,当然也不会消失。只是在未来,随着国内高端汽车市场的整体上行趋势,10万元以下的市场会明显被压缩,但这个市场还是有一定的容量的。主要的年轻、个性化的定位模式仍将活跃在这个范围内。毕竟面对更年轻的消费者,一定要有符合其消费能力的车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