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十年后的朗迪,不得不佩服铃木的造车先进理念。
铃木对合资造客货车一点也不担心,只有一家日本车企深度渗透了K车概念。十几年前的北斗和朗迪就是这个概念的深层推动者。
体积小,空间大,灵活性高,是铃木十年前的造车理念。
这不就是中国消费者现在追求的产品吗?所有的企业都在朝着小规模、大空间的方向发展,以保证拥挤的城市具有出色的灵活性和空间表现力。不说别的,虽然是面包车,但朗迪一定是奥利在太空中给的那辆。当然我说的不是能拉多少货,而是在有限的尺寸下能保证多大的灵活多样的收纳空间。
严格意义上说后排空间广阔,可以扁平化,可以前倾,并不难,但即使在今天,也无愧于空间魔术师的称号。
这是一个令人心痛的设计。心痛与售价无关。体现了企业的诚意和敬业精神。在这方面,铃木之王从来不会吓到任何人。即使面对本田,他也有能力一战抗衡。
看看同期甚至今天的国产面包车,差距不止一点点。
别说差价了,朗迪这种车在日本卖不了多少钱,在国内外的定位都是一样的。再说朗迪,4.98万起,比国产面包车贵不了多少。
看前排设计,变速杆的位置,双方向盘,出风口,副驾驶的收纳空间都散发着设计魅力。
我不是羡慕外国的东西。这种设计在今天的面包车里还是没有见到。不是这个设计落后了,而是这个设计真的求企业诚信。
今天微市萎缩,没人愿意造这种无利可图的车。自然在低端车看不到,发展方向也不一样。现在都是占便宜,都是科技。这种拼设计技能的能力,早就被一两个大型中控屏幕盖过了。
重点也是最值得注意的一点是,铃木能够在当年过于注重拉货能力的微市上装备四驱系统和自动档来提升乘客的性能,是非常难得的。到目前为止,这是唯一一辆四轮驱动自动变速器的低端面包车。不难理解它是为了什么。铃木的初衷是为了方便消费者。
让你拉货,还能降低驾驶难度,提高通过性。
即使是现在,朗迪的粉丝还是很多。毕竟这款K车风格的车也是最纯粹最原始的车,价格低廉,可靠性好,承载能力和优势都很好。
当然,我说的是这个价位的产品。
其实从2020年的角度看不出朗迪。今天的视角不算突出,但也不落俗套。我们需要知道的是,这只是2009年上市的一款车,到目前为止在中国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了。
R&D项目已有近15年的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