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一度是很多地方争相做的行业,因为汽车行业虽然利润低,但可以拉动周边产业链,发挥巨大作用。一个汽车企业可以带动周边近百家配套企业的诞生。而且因为这些企业开工需要人员,一个汽车厂配套企业加在一起能带动近10万个地方就业岗位,对很多地方来说都是很大的诱惑。
轻松插话
很多地方都意识到了汽车的魅力,但是苦于经验不足,都需要到处找企业去做。很多人都有一定的汽车管理经验,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通过PPT造车,圈钱,圈地。这种供给正好迎合了很多地方汽车企业的渴求,所以一拍即合。就这样诞生了很多新的汽车企业,国家大力扶持新能源产业。所以市场上诞生了很多新能源汽车企业,他们是为了人气而生的。风口过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新能源补贴,国家已经意识到很多新能源企业要么是真心造车,要么是骗取国家的新能源补贴。因此,国家开始以能够给真心做新能源汽车的企业缓冲和可持续发展机会的方式补贴新能源补贴,避免很多新能源汽车企业因为一刀切而变得不可持续。但是退潮的时候,大家都看到了谁是真的裸泳。很多靠PPT造车或者靠补贴混日子的汽车公司渐渐露出了本来面目。
破产不可避免
很多没有真正实力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因为资金链断裂,核心技术缺乏,无法进行技术和产品的转化。已经开始停产,有的已经开始破产。其实长江汽车只是这些新能源汽车企业的一个缩影。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老式或新能源汽车企业陆续破产清算,包括力帆、Zotye、宝沃等。现在是长江汽车。未来会有更多没有实力、资金链断裂的汽车企业,被列入破产名单。
写在最后
纵观国际汽车市场,从成熟的汽车发展中国家的角度来看,他们的民族汽车品牌应该都是由几大集团控制的,旗下有几十个品牌。虽然我们的汽车市场发展时间不长,但从发展过程和结果来看,未来会走向发达国家。国产汽车品牌最终会离开几大汽车产业集团。至于汽车品牌,都是这些行业群下的子品牌。而那些没有形成集团化和自身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最终会因为市场和自身的局限性而被市场淘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