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汽车 > 新闻正文

一颗苦涩的眼泪,拉力赛之王斯巴鲁为什么在中国遭遇滑铁卢

斯巴鲁这个品牌在车迷眼中神一般的存在,拉力赛之王的称号响彻云霄,卓越的四轮驱动系统,绝对平衡的横置发动机,甚至是唯一一款首字d主角的神车。

但是,在普通消费者眼里,斯巴鲁特别小,在中国的销量很可怕。民用版的车不多,性能级的跑车就更不用说了。不仅车手不买,斯巴鲁的影响力在他的家乡日本也是拖累。很多不太懂车的朋友可能连车标都不知道。

斯巴鲁在中国表现如此糟糕的主要原因是它从全国各地进口,本来就少,有附加关税,销售昂贵,4S店少,导致跟不上国内售后,这一点都不令人担忧。零部件都是进口的,往往需要修车一个月才能起步。

日本品牌要守住中国市场不是一两天的事。毕竟即使是知名度不高的品牌铃木,在中国也能撑起合资的大腿,拥有高质量的合资伙伴。所以很多人觉得斯巴鲁太冷,很明显就是看不起中国市场,不跟我们玩合资。

其实斯巴鲁也很委屈。早在80年代末,斯巴鲁就已经来中国寻求“分享”,却被黑地主坑了。

斯巴鲁刚进入中国的时候,在贵州找了一家工业企业,“贵州航空工业集团”,名字大家都能认出来。它是一家飞机制造商,但这并不奇怪。“哈飞汽车”以前不是也造飞机吗?在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大发展时期,对军工的需求急剧萎缩。为了在市场上生存,贵州航空工业集团将目光投向了汽车行业。你们航空公司,没技术没钱,急需技术和资金的注入。但此时斯巴鲁来到门口,干脆什么都不做,摆出一副正确的姿态:先把飞机车间腾空成汽车生产线,再把原来的机场停车位改造成试车跑道。斯巴鲁被如此有利的环境条件感动得热泪盈眶。

既然斯巴鲁当初也是开飞机的,而且你们航空公司那么友好,两家公司一拍即合,确定了合作关系。斯巴鲁不知道的是,你们航空公司有自己的小计划,打算买个技术自己造车,然后把日本人赶出去,垄断汽车市场分一杯羹。结果你们航空公司先是给了斯巴鲁一笔钱,买了斯巴鲁当时的“网络名人”车型斯巴鲁REX的零件,回国后组装。

光是看这平平无奇的外表和小小的车身,你可能什么感觉都没有。另外是标准的K车,排量只有0.54L,根本算不上“网络名人”。然而,这款车有四个独立的悬挂系统,那是在20世纪80年代。这个设计绝对超前,运动表现的调整是他的灵魂。甚至刷新了新北迷你车的圈速纪录。桂航,外行,不知道他的价值。他买了一堆零件,以为装了就能卖了。根据车辆可爱的外观,他给了他一个可爱的名字——“贵州”

百灵鸟(参数|图片)"。随着第一批100家“云雀”的推出,你们的航空公司在当地成为了真正的成功,带着这份热情,你们的航空公司转型为“贵州云雀汽车公司”,在当地红了半边天。

贵州政府看到后,觉得这是当地行业发展的好机会,于是派了一个出租车管理处和贵航谈,想把云雀投放到当地出租车市场。对于一家新成立的汽车公司来说,这简直是天方夜谭。但是当时贵州汽车公司好像有点膨胀。他们认为第一批100辆车首先要满足公司内部领导的需求,甚至拒绝了这种合作.

当地政府很大气。它对这个有“瓦特”头脑的汽车公司没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感觉当地一家大公司发了大财,算了吧。他们想通了之后会投标的。

错过这个绝佳发展机会的云雀,真的想凭借自己的实力在市场上拼搏一番。当时主要竞争对手是铃木,在当时很受欢迎

Alto(参数|图片)。

总的来说,一提到Alto,我们就会把玩笑当成反面教材。“你的破车不如奥拓。”然而贵州云雀真的让奥拓炸了。首先,电量数据不是一个级别的。奥拓配备0.8L三缸机,云雀配备0.54L双缸机。此外,斯巴鲁原厂调整的底盘数据已经丢失。这只打发动机的云雀根本没有竞争优势。

在日本国内市场,斯巴鲁和铃木的销售比例是5,333,601,到了中国市场后实际拉至13,336,030.

这个数据说明贵州汽车公司有多少水,以至于后来凭借自己的能力招标打车的是一个外来的奥拓。当地政府看到这一幕,已经觉得云雀帮不了阿斗了。就这个调性来说,贵州云雀坚持了七年。当然也活该损失7亿。在90年代,这是一个天文数字。吃了苦果后,向斯巴鲁求助,成立了合资公司。斯巴鲁也很大方,不在乎过去。过来之后,他先整顿了主生产线,提高技术水平,然后带了一条专业的日系生产线。针对云雀动力较弱的情况,斯巴鲁直接拿出了直列四缸发动机。而且是多点注入的技术,直接把Alto在动力上炸了。最后给它起了个响亮的名字,“云雀WOW”,既代表着神奇,也代表着“风之翼”的含义。

斯巴鲁的一系列操作让云雀有了运动血统,销量开始回升,口碑也逐渐提高。即使在那个时候,专家预测skylarks将是未来5-10年最畅销的家用汽车。

但是,贵州汽车的老毛病又犯了,我想拿斯巴鲁的技术,把这个小日本再踹一脚。贵州汽车的背叛再次造成斯巴鲁与中国的巨大差距。斯巴鲁生气了,甚至提出了这么搞笑的报复方式,只收现金做资本运营,显然是怒不可遏。贵州的车也坏了。为了尽快摆脱斯巴鲁,实现云雀的国产化,他们开始自主研发,但是失败了。短短两年,云雀的销量每年下降到1000多辆,4.5亿资金全部烧完。斯巴鲁看到了,没换衣服就回日本了。最终,贵州云雀没有逃脱收购重组的命运。卖了几次,半死不活。在过去的两年里,它还推出了一款无人问津的新车——云雀Q1。

斯巴鲁回国后,再也不提国内合资,仿佛怕被坑。有传言称,他将与奇瑞建立合资企业,最终沉入大海。无论斯巴鲁是否真的“坑”,他选择的道路依然不是中国制造。与时代潮流背道而驰的是,高额的税收让斯巴鲁的起步价超过20W,他不成功的出场在普通人眼里也配不上这个价格。斯巴鲁以此为荣。

所以,每次看到一个斯巴鲁车主,我都可以让步。毕竟他修车很不方便。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