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车展上,JAC锐锋带来了一位老面孔的新朋友。为什么叫老脸,因为它已经出现在今年九月举行的北京车展上了?新朋友的身份是更换了新的品牌标识,首次采用了“L”的命名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江淮锐锋将有全新的定位。
作为今年最后一届大型车展,广州车展已经成为一个交通的聚集地。如果汽车公司想在今年和明年年初发布重磅消息或推出全新车型,拥有自己流量的广州车展自然会成为首选。在广州车展上,JAC锐锋为中高端MPV市场带来了锐锋L6 MAX,官方售价17.28-20.88万元。
事实上,锐锋L6 MAX前段时间在北京车展上亮相,但这次的焦点是采用了新的“reFine”标识,锐锋L6 MAX更换了标识,宣布锐锋将作为品牌独立运营。
事实上,在广交会之前,金淑媒体已经从锐锋L6 MAX的间谍照片中推断出锐锋品牌将独立运营。由于江淮汽车起步于商用车,其锐锋系列已有20年的历史,在国内MPV市场认可度较高,所以自主经营品牌时不必担心消费者的认可度。
更重要的原因是,江淮与大众合作后,锐锋独立成为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可以与江淮“脱钩”,有利于品牌推广。比如这次推出的新车型定价明显高于之前。
那么,JAC锐锋L6 MAX能否一炮而红,为锐锋的自主经营开个好头,就要从产品的角度来解读了。
从价格上看,JAC锐锋L6 MAX定位于中高端业务MPV,对其产品优势的分析必须从业务入手。锐锋L6 MAX的设计中,正面采用了大面积的六角镀铬饰件,大灯与厚实的镀铬饰件连接,使正面有一种大气的观感,这也是别克GL8、川气GM8等商用MPV的惯用手法。另外,由于正面换成了全新的logo,新logo的风格比旧logo更注重设计,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正面的面值。
锐锋L6 MAX侧面的B柱采用三角形设计,类似丰田埃尔法。虽然认可度足够高,也增强了车辆外观的高级感,但是导致原创性不足,对于一个独立的新品牌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
在室内设计方面,锐锋L6 MAX作为新推出的商务MPV,既不能满足商务接待,也不能满足家居需求。仍采用传统商用MPV的内饰设计,如悬挂式中控屏、木盖、四位方向盘、分层中控台等。值得称赞的是,锐锋L6 MAX的内饰有很多柔软的覆盖材料和一定的质感。总体来说,锐锋L6 MAX的外观和内饰可以满足商用MPV的商业属性,内饰材质也比较亲切,但中高端MPV车型从内到外的设计还是很难打动消费者,锐锋L6 MAX打动消费者的关键点在于内部的座位空间。
入门级商用MPV经常使用商用MPV的后驱平台,而高端商用MPV使用前轮驱动,比如别克GL8和大众魏冉。这次锐锋L6 MAX也采用前轮驱动。前轮驱动优势明显,可以充分释放后舱空间,降低后地板高度,提升商用MPV最重要的后排座椅空间。
采用前轮驱动,锐锋L6 MAX的地板高度仅高出地面40 cm,使得后排乘客上下更加方便,车内高度也提高到了1298mm,保证了头部空间。另外,第三排座椅升起时,后备箱还有780L的空间,可以容纳7个行李箱,与竞争产品相比优势明显。
同时,锐锋L6 MAX采用前轮驱动,传动效率更高,油耗更低。理论上前轮驱动可以提高MPV车型的操纵稳定性,但具体试驾经验还得等后续评估给出答案。
这一次,锐锋L6 MAX的最高价超过了20万元,但锐锋独立后,仅靠产品支撑这个价格是不够的。毕竟市面上有很多同价位的MPV车型。除了产品之外,锐锋还提供一系列高端服务来支撑售价,如可享受上门服务的“一对一”管家、终身免基本流量费、五年20万公里超长保修等。
金淑雄辩地说:
锐锋独立后的第一辆车,从车展的静态表现和一对一管家服务来看,其实在市场上是有优势的。然而,对于商务MPV来说,更重要的是“坐下来”感受什么是关键因素,这些问题的答案将在金淑的后期试驾后给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