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和东西(微信官方账号:车东西)
作者|刘茂
编辑|晓寒
11月21日,2020中国汽车工业峰会在广州举行。来自行业组织、汽车公司及相关生态企业的从业者齐聚羊城,探讨汽车金融、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与挑战、智能汽车时代产业链改革等议题。
在下午举行的圆桌论坛上,中国电动汽车100强委员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首席专家张永伟、SAIC副总工程师、SAIC技术中心副主任、捷能公司总经理朱军、宁德时报董事长助理孟祥峰、敖东新能源高级副总裁杨晔、博世中国副总裁渐江等行业专家围绕国内新能源汽车和产业链发展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和交流。
张永伟表示,202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将出现“双头加重”(即高端车和低端车“热”)和中间疲软的现象,即“双头热”。这种现象背后的主要原因是疫情对B端市场产生了负面影响。
针对充电和换模式孰优孰劣的问题,杨野表示,目前快充会给电池安全带来一些挑战,而慢充并不能满足所有场景下用户的需求,而换模式可以一举两得。孟祥峰认为,只要一种补充能量的方式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体验,就值得鼓励。
针对智能汽车时代的产业链改革,渐江表示,随着行业新四化趋势日益明显,供应链企业的员工和产品构成也将发生相应变化。
同期,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罗兰贝格发布《2020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发展报告》,对疫情后汽车时代的产业和科技产业趋势、智能和电气化核心趋势做出判断。
以下是关于主要论坛活动的详细报告。
1.罗兰贝格:10年后,中国自动驾驶汽车系统的市场可能达到5000亿元
罗兰贝格全球高级合伙人、大中华区副总裁郑云在主论坛活动期间发布了《2020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发展报告》(简称《发展报告》),并介绍了报告的核心观点。《发展报告》重点关注“汽车时代的后疫情产业和科技产业趋势”、“智能和电气化核心趋势研究与判断”等问题。
《发展报告》指出,疫情导致2020年中国汽车市场负增长10%,但反弹迅速,长期形势依然良好。
后疫情时代,全球工业技术发展进入新常态,机遇与风险并存,全球化和贸易自由高度不确定。未来全球工业技术可能有三大趋势:
1.研发支出强度减弱。新冠肺炎肺炎危机后,世界各地区工业技术的投资强度减弱,但由于与美国的技术和贸易摩擦,中国可能会增加对R&D的投资。
2.机会和风险的再分配。部分特定行业将受益于新冠肺炎疫情危机,技术迭代变快,落地应用加快。
3.贸易自由的变化。在国内大流通和国内外双流通的趋势下,一些产业领域逐渐脱离全球发展,或者影响全球创新的规模、效率、速度和成本。
《2020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发展报告》版本
从整个行业来看,未来汽车行业可能会出现三大趋势:“中国引领颠覆性创新”、“软件定义的汽车加速智能网络连接的发展”、“新基础设施帮助充电和替代电力的发展”。
预计到2030年,国产自动驾驶汽车末端系统的市场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左右,其中芯片、传感器和软件算法将成为主要贡献者。
专注于智能汽车,《发展报告》认为
1.未来五年,中国充电桩市场将快速增长。2025年充电桩数量达到761万台(复合年增长率33%)。市场份额,DC收费模式和私人桩的区域覆盖将继续增加。2.自2014年以来,行业经历了蓬勃发展和整合的初步时期,现在进入了质量驱动时期。
3.国家政策扶持、新能源汽车数量增加、充电桩技术提升是市场三大驱动因素,智能充电等技术创新机遇开始凸显。
4.价值重心正在向价值链下游转移,平台是一种新兴趋势。充电替代行业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5.充电桩生产行业有大量的玩家。未来将进一步整合,大功率技术将成为一个重要的技术方向,行业领先企业将寻求差异化优势。
6.特殊通话、明星充电、国家电网是主导市场(市场份额70%左右)的前3名全国玩家。多跨境玩家涌入收费和替代行业,带来市场冲击和挑战。
7.从用电量来看,企业客户占大多数(60%左右),企业和个人客户都需要集成解决方案。
8.调峰填谷、电厂直销、双向能流是智能充电的三种新业务模式,与“综合能源服务”有跨境合作。
9.电力交换行业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最近受到政策鼓励加快发展。在车型、玩家类型、商业模式上,将成为中短期补充能量的重要途径。
第二,2020年,B端市场受疫情影响,供应链脆弱性放大
除了《发展报告》的发布,当天下午在2020中国汽车创新峰会(智能电力未来)上安排了圆桌论坛。
中国电动汽车100强委员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首席专家张永伟,SAIC副总工程师、SAIC技术中心副主任、捷能公司总经理朱军,宁德时报董事长助理孟祥峰,博世中国副总裁渐江等行业专家集思广益,共商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热点问题。
1.国产新能源汽车高端和低端车型“热销”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电动汽车100强委员会副主席、秘书长兼首席专家张永伟在讨论中表示,202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确实发生了巨大变化。“双头加重”(即高端车和低端车“热”)现象,中间偏弱,即“双头热”,主要原因是疫情对to B市场产生了负面影响。张永伟总结了新能源汽车高端市场和低端市场的特点。他说,在高端市场,车型附加值高,进入门槛高。未来这个市场的玩家数量会相对较少,呈现出较高的市场集中度;低端市场,车型附加值低,进入门槛低,数量大,未来会有很多玩家聚集在这里,所以市场集中度会比较低。”2021年,应该是市场越来越差异化,产品竞争销售越来越激烈的阶段。”张永伟说。
据SAIC副总工程师、SAIC技术中心副主任、捷能公司总经理朱军介绍,消费者知识、技术、政策的变化都是造成新能源汽车“两个热点”现象的因素。
首先,中国已经出现了高端消费的趋势。除了新能源汽车,传统车型也在向高端迈进,高端品牌的市场份额也在不断增加。其次,技术的快速进步使得新能源汽车更具竞争力。最后,双点政策的实施促进了中国低端新能源汽车和微型汽车的增长。
圆桌论坛网站
2.未来充电换电谁会是主流?
要解决这个问题,孟祥峰,
据敖东新能源高级副总裁杨晔介绍,目前快充会给电池安全带来一定的挑战,慢充并不能满足所有场景下用户的需求。换电方式一举两得,既能满足电池安全的要求,又方便用户出行。在杨野看来,构建一个不使用快速充电就能为新能源汽车补充能量的系统,也有利于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普及。
SAIC副总工程师、SAIC技术中心副主任、捷能公司总经理朱军从技术角度分析了这个问题。他说,充电和换电仍然是技术问题,政策援助有限。此外,电力交换模式存在成本增加、维护特殊、难以适应多种模式等问题。3.智能汽车时代的工业供应链发生了哪些变化?还会发生什么?
汽车智能化已经成为时代潮流,同时软件的作用也在不断放大,从传统的零部件企业到初创公司。这对传统供应链有影响吗?
博世中国副总裁渐江表示,随着行业新四化趋势越来越清晰,供应链将发生一些变化。目前这些变化体现在几个方面:(1)企业人员构成发生了变化。更多的程序员和程序员开始进入汽车行业。(2)从产品内容来看,供应商已经从提供有形产品转变为提供无形产品(代码)。
回到博世,渐江表示,该公司在横向合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以智能驾驶舱项目为例。在中国,博世的智能驾驶舱项目与智联天下合作。从分工上来说,智联天下是一流的供应商,直接面对客户。博世从Tier1改为Tier2,是智联的供应商。
圆桌论坛网站
针对这一话题,益卡通科技CEO沈认为,未来软件高度集中将成为必然趋势。软件供应商的数量会增加,软件供应商会成为整车能力的开发者。
腾讯智能出行策略设计总经理沈培认为,软件开发有两个特点:边界模糊和迭代速度快。因此,在小范围内,尤其是在软件供应范围内,供应模式可能会发生变化。过去“先定义后执行”的模式可能会向不断升级更新的方向转变,相应的合作关系也会从单纯的乙方向甲方供货转变为互利互惠的关系。在软件供应领域,未来可能会有一些“核心朋友圈”。
零跑汽车董事长朱、广汽威来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廖兵等汽车厂商代表也就此发表了看法。朱说,汽车上的软件组件越来越多,供应商需要有更开放的心态。廖兵表示,软件和生态是未来能产生差异化的部分,硬件利润在整车中的比重已经比较明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