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代的3系中,宝马为了增加舒适性,节约成本,取消了后防侧倾杆的设计,所以很多消费者在买车时都有顾虑。很多媒体也指出3系操控较前代有明显变化,那么防侧倾杆是什么?防侧倾杆的存在与否对车辆操纵有什么影响?今天,我们选择汽车侦探来详细分析其原理和优缺点。
什么是汽车防侧倾杆?
说到防侧倾杆,其实有点类似于发动机舱内的安装支架,刚性连接车辆左右两侧。然而,今天,防侧倾杆是一种直接连接左右悬架的底盘防侧倾杆。1919年,加拿大工程师发明了防侧倾杆。但由于20世纪初的汽车都是非独立悬架,左右轮刚性连接,防侧倾杆就没用了。生产车辆逐渐采用独立悬架,左右轮胎不再连在一起。此时车辆转弯时有明显的车身侧倾,会严重影响轮胎的抓地力。同时,车辆在负荷转移后很难恢复正常状态。如果右转后再左转,车辆将很难通过下一个弯道。为了减少过弯侧倾,跑车上逐渐安装了防侧倾杆。
防侧倾杆的核心是扭簧,扭簧由一根呈U形的圆柱形钢筋组成。钢筋的每一端通过柔性接头连接到端杆,将左右悬架连接在一起,防侧倾杆通过柔性衬套连接到底盘。如果发生碰撞,当左右轮胎同时上下移动时,扭杆会绕其安装点旋转。如果高速转弯,一个车轮受力很大,左右车轮反向运动,扭杆扭曲,产生反作用力控制两侧车轮的运动,此时会抑制车辆转弯和侧倾,这就是防侧倾杆这个词的来源。
工程师通过调节防侧倾杆的刚度来控制车辆的侧倾程度,这取决于材料的刚度、杠杆臂的长度、安装点的几何形状和安装点的刚度。防侧倾杆刚度越大,左右车轮相对运动所需的力越大,防侧倾效果越明显。
防侧倾杆对车辆操纵的影响如果没有防侧倾杆,车辆在高速连续转弯时会像帆船一样摇摆。防侧倾杆对于跑车来说非常重要。除了控制车辆侧倾,工程师还可以通过调整前后防侧倾杆的刚度来调整操纵的动平衡。转向不足或转向过度可以通过改变前后轴的刚度比来调节。如果车辆转向过度,即后驱难以控制,增加前轴刚度比会使外侧前轮在转弯时有较大的滑移角,而外侧后轮滑移角较低,可以抑制转向过度。
然而,如果后轴防侧倾杆的刚度比增加,前驱动汽车的转向不足可以减少。在一些前轮赛车上,工程师会采用过大的侧倾刚度,后桥防侧倾杆具有很高的刚度。当车辆高速转弯时,内轮甚至可能离开地面。差速锁可以增加外部轮胎的可用功率,并限制转向不足。
虽然防侧倾杆有很多优点,但由于它连接两侧的车轮,所以会将冲击力从一个车轮传递到另一个车轮,这必然会导致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舒适性差。如果要控制车辆的侧倾,随着防侧倾杆直径和刚度的增加,舒适性会越来越差,因此机动性和舒适性不能同时达到。目前,凯迪拉克处于中级跑车
CT5(参数|图片)和奥迪
A4L(参数|图片)配有防侧倾杆,相比于控制很有帮助。如果你对控制更感兴趣,模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