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汽车 > 新闻正文

危机中的美国车会是下一辆韩国车还是法国车?

根据总工会的数据,截至10月份,美国商务部三大合资企业通用、福特和FCA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降至9.4%,达到历史最低水平。相比之下,与美国几乎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的德国汽车市场份额稳步上升至26.4%,而日本汽车的市场份额达到24.3%。

那么,为什么在技术上毫不逊色,甚至在品牌积累上更有优势的美国车,在中国市场却输给了日系车和德系车呢?

战略错误

一千英里的堤岸坍塌成蚁巢。美国车的大败不是这几年开始的。早在2015年,美国汽车似乎已经达到了销售的巅峰,但那时候,失败的伏笔早已埋下。

比如上汽-通用-雪佛兰。

2014年,雪佛兰销量达到峰值71.7万辆后,2015年在中国遭遇首次下滑,仅售出63.65万辆,同比下降17%;2016年,中国汽车市场整体上取得了胜利,但雪佛兰的下滑势头仍未得到遏制,销量降至53.87万辆,几乎是别克的一半。

在中国市场发展最关键的黄金时期,当大多数合资汽车公司都抓住了SUV发展红利的时候,他们总是声称SUV创造者的雪佛兰只是依靠一辆旧廉颇

创酷(参数|图片)在支撑SUV的外观。宾至/XR-V和官道/UR-V同期相继上市,国产SUV如雨后春笋。2018年后,当雪佛兰突然意识到要重新进入市场时,SUV市场已经不是以前的样子了,现在基本上又有新车上市了。

唯一有意思的是中国专车—— Cavalier(参数|图片)的推出,但它的出现却彻底打开了雪佛兰汽车互杀的潘多拉魔盒。由于尺寸相近,动力相同,价格更低,造型更时尚,科鲁兹(参数|图片)作为一款全球车,很快被Cavalier置于冷场。2018年,Cavalier积累的市场口碑被柯陆泽取代(参数|图片)。同时,随着自主品牌的崛起,走低成本路线的雪佛兰不断被超越。

有趣的是,在2015年雪佛兰陷入困境的时候,上汽通用别克迎来了自己的百万时刻。第二年,这个数字又上了一个新台阶,达到123万辆,离第二辆一汽大众只有一箭之遥。原本打算再接再厉赶超一汽-大众的别克,2017年遭遇滑铁卢,略降至122万辆,2018年仅为106万辆。别克和雪佛兰一样,也看了2015-2016年SUV的火爆。不仅没有新产品上市,甚至

安哥拉(参数|图片)和昂科威两大支柱也未能及时更新,紧跟消费升级到来,增加增量。这两年别克销量一直火爆,靠降价——。

当时英朗码头的价格一度降到最低8万左右;小型SUV安哥拉面临宾至、XR-V不断超车,价格战不可避免;以及朗威和君威,都陷入了降价的陷阱。当初这种降价的优势带来了销量的立竿见影的增长,但从长远来看,无异于饮鸩止渴,韩国人就是最好的例子。

至关重要的是,别克的集体降价打破了一般系统内的价格生态。原本走高端路线的别克开始和走经济路线的雪佛兰重叠。比如英朗的终端价格曾经接近Cavalier,安哥拉和创酷,麦睿宝和君威都有不同的价格重叠。除了设计之外,两个品牌的动力系统基本相同,底盘调整也很相似,由于产品强度相近造成内耗。可以说,以2015年为起点,别克从一个与中国奢侈品牌结盟的高端品牌,硬生生的转型为第二款雪佛兰。

巧合的是,2015年也是长安福特转折的关键一年。

当年,随着面向高端市场的两款重型车——金牛和夏普的推出,长安福特的“1515”(2015年在中国推出15款)正式关闭,销量和市场形象一路提升。2016年,福特在中国的销量创下127万辆的新纪录,是2011年的两倍多。大家都认为长安福特未来会一飞冲天,福特信心十足地发布了“创新2020战略”,未来5年将推出20款新车。但是一切都戛然而止。2016年后,长安福特连续三年下滑。

与雪佛兰类似,长安福特的根本原因是2015年后三年的产品短缺,以及一系列的质量危机,对品牌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影响。

也是在2015年,曾经在中国市场失利的吉普决定重新开始,广汽Fick成立。第二年,Jeep迅速向中国市场推出了三款SUV,即Freelight、Freeman和Guide。凭借早年积累的口碑和国产SUV的普及,当年Jeep品牌销量达到13.34万辆,同比增长131%。2017年再次创下新纪录,累计销量近20万辆,成为汽车市场的黑马。

可惜好景不长,Jeep迎来了2018年的下滑。表面上是因为SUV市场已经从蓝海变成红海,采取单一产品策略的GAC Fick无法成功。但根本原因是中国用户消费升级后,Jeep一直强调其越野属性,忽略了舒适性和智能性的需求。这两点一直是Jeep乃至整个美系车的缺点。再加上频繁的质量问题,广汽Fick在过去的五年里经历了很大的起伏。总的来说,通用、福特、FCA在中国市场各有各的不幸,不是因为品牌定位,就是因为产品推出周期,但归根结底还是产品实力和品牌调性有问题。三缸机?

在中国汽车市场,“A级车赢家赢天下”绝不是夸张。日系和德系能在千变万化的环境中稳坐钓鱼台,与他们在A级车中的强势表现息息相关。例如,德国朗逸、宝来、速腾、日本希尔菲、卡罗拉、雷凌和思域全年汽车销量均位列前十。以东风日产为例。2019年,Sylphy占其总销售额的近40%。可以说A级车是日本德国造的。

以前美国车的美离不开A级车,比如小钢炮的福克斯,大空间的科鲁兹,高价值均衡实力的英朗,曾经是Sylphy,卡罗拉,朗逸的强劲竞争对手。

2014年,雪佛兰创造了中国最高的销量,这与科鲁兹近27万辆的销量密不可分;2016年,福特和别克相继迎来中国市场的巅峰时刻。同期福克斯和英朗分别达到22.5万辆和37万辆,在当年的A级车榜单中位列前五。然后,科鲁兹换成了骑士,销量继续下滑;福克斯多年未更换,产品陈旧;英朗的优势也被Sylphy等超越。三家公司销量下降直接导致雪佛兰、福特、别克整体实力下降。

毫不夸张地说,正是A级车的惨败导致了美国车的大败。美国车在A级车市场失败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三缸机。

2017年,新一代别克Hideo在美国车族中率先搭载1.0T和1.3T三缸机,整个系统都是标配。当时上汽通用主要有两点考虑:一是利用了三缸机的燃油经济性优势。彻底扭转过去美国车“油老虎”的形象,树立自己的标签与日本人结盟;二是赌上电气化,为下一代三缸48V轻混系统的普及铺平道路,可以抓住机遇,降低成本。

谁曾想到中国消费者对三缸机的极度排斥,物理特性的抖动,以及李霞过去树立的低端廉价形象,即使别克大肆宣扬其技术优势,用户依然不买。于是,这位曾经的家用车之王迅速跌入车市前十,再也无法陷入降价的恶性循环。2018年,新一代福克斯上市。虽然它的操控性能,各种配置,面值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也推了三缸机。结果不言而喻,步英朗后尘。而骄傲的福克斯不愿意降价,然后月销量直接从过去的2万降到5000以下;2019年,取代骑士的柯陆泽也来了。他还推了三缸,没出事。前期依靠价值和性价比的普及,他又沉默了。

在当今最重要的A级车市场,除了英朗以性价比取胜,美国车没有其他车型。

还有一个提升品牌形象的b级车市场,君越被亚洲龙彻底打压;君威只能从性价比前三的日本公司抢市场。麦睿宝已经开始和思域、速腾PK竞争,而福特基本上已经放弃了B级车市场。

纵观SUV领域,无论是小型SUV、紧凑型SUV还是中型SUV,美国车都很难找到一款能与日系车、德系车平起平坐的支柱车型,这是美国车销量下滑的根本原因。世界上没有美国车?

美国车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品牌调性。

现在一提到美国车,似乎就很难找到一个有特色符号的集体概念。就像说到日语,会想到省油,耐用,安心,问题少;说到德系,你会想到他们先进的底盘和一流的驾驶质感。但是现在的美国车越来越平庸,越来越没有特色。

过去不是这样。“肌肉感”是很容易和美国车划等号的关键词。简单理解就是车身大,性能强,也喜欢用大排量自吸。

比如在设计上,好莱坞电影中经常出现的雪佛兰郊区(Chevrolet Suburban)简直就是一辆陆地坦克,比日德SUV大很多倍,强调紧凑性和驾驶乐趣。

在中国市场,早期的美国汽车也以体积大而闻名。比如第一代别克君越,线条笔直,车身大气。车长近5米,轴距2.8米以上,比C级奥迪A6大一圈。而且与奥迪A6采用1.8T或1.8L自吸不同,第一代君越配备了通用的2.4L和3.0L V6自吸,加速线性,动力无穷,驾驶特别。但是现在君越和君威的设计越来越时尚,有滑背,镀铬,腰身尖。日系和德系常用的这些设计元素在美系车身上也越来越多。

十几年前登陆中国的科鲁兹,以其肌肉发达的外形和车身尺寸,远远超过同期的卡罗拉、Sylphy和思域,在老式A级车市场迅速开辟新的增量。但随后,在国内被取代的科鲁兹,不仅成立了娃娃,还在中国市场走了另一条路,主张大空间,减少长、宽、高,完全失去了原本的大方美式风格。就连后来的Cavalier和Cruze也在所谓的年轻化设计上越走越远,与思域结盟,基本抛弃了之前“大”和“肌肉”的美式风格。

总之,在今天的中国市场,很难找到那种充满肌肉感,将大排量自吸的奇妙特性发挥到极致的美系车。美国汽车的机遇

当然,现阶段的失败并不意味着百年传承的美国车就没有下一次的机会。

一方面,传统的美国汽车正在积极自救。

以福特为例。2019年,长安福特宣布了“更多福特,更多中国”的品牌战略。努力迎合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比如设计,尤其是内饰布局和材料,改变过去美式风格的粗糙和廉价,变得更加精致、豪华和科技化,从新车就可以看出来;在智能领域,L2级自动驾驶技术不断推广。比如除了低配,中高配基本都达标了。关键是在舒适性和智能性得到全面提升的同时,长安福特一如既往的保持了操控性能上的优势。此外,与日本和德国相比,销量也逐渐提高。

与此同时,上汽通用别克和雪佛兰也慢慢放下执念,在A级车英朗和柯陆泽上加了四缸机,销量也有所反弹。

另一方面,特斯拉这支新生力量在中国市场表现强劲。

与通用和福特不同,特斯拉作为一种新动力,没有传统美国车的负担,也不需要在继承传统设计和性能或者取悦年轻消费者之间纠结。事实上,特斯拉已经在传统的美国部门之外树立了一个新的美国标签:科幻风格、极致性能、非常规体验。这些元素被集成到每一款特斯拉产品中,例如Model 3和Cyber cart。关键是他们获得了新一代消费者的认可。

另外,在核心技术领域,特斯拉已经开始研发自己的驱动芯片,自动驱动技术和核心三电系统是整个新能源市场的标杆。

可以说,特斯拉在品牌影响力、技术和销量上都扛起了美国汽车在新能源领域的大旗,这是目前日系和德系品牌无法比拟的优势。总结

对于美国汽车来说,现在无疑处于危险的边缘。要避免韩系车和法系车的错误,一方面要收起美国人的傲慢,真正理解中国消费者,真正以用户为中心,引领中国消费者的需求,而不是固执己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另一方面,美国汽车也要发扬自己的优势,增强品牌调性,重塑自己的品牌形象。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