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汽车 > 新闻正文

听江岛《中国人工智能系列白皮书——智能驾驶2020》节选

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和新加坡南京生态科技岛联合制作的《听见江岛》第九栏,为您带来《中国人工智能系列白皮书——智能驾驶2020》的部分摘录。该节目以“声音”的新颖模式为观众带来了一张完整的干货发行记录。

11月15日,作为2020年第十届中国智能产业高峰论坛的并行活动,CAAI系列AI皮肤书发布会在嘉兴成功举办。会上,国家汽车工业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王宇工程师发布了《智能驾驶2020》白皮书,这是该领域全方位的“扫描”,具有学习、研究、参考的功能。白皮书全面介绍了智能驾驶的核心技术、标准定义和演进,指出智能驾驶是世界新一轮经济技术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之一。发展智能驾驶对提升国家科技、经济、社会、生活、安全和综合国力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中国人工智能系列白皮书——智能驾驶2020》部分的摘录:

智能驾驶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互联网时代向人工智能时代的第一次精彩运动,也是世界新一轮经济技术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之一。发展智能驾驶对提升国家科技、经济、社会、生活、安全和综合国力具有重要意义。

智能驾驶基本情况

01智能驾驶的基本定义

智能驾驶最直观的定义就是用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代替人眼,用算法芯片代替人脑,用电子控制代替人的手脚。最后,智能平台可以控制汽车、飞机、船舶等车辆或载体,实现智能驾驶。智能驾驶有两层含义:“智慧”和“能力”。所谓“智慧”,是指汽车、飞机、轮船等交通工具或载体能像人一样智能地感知、综合、判断、推理、决定、记忆;所谓“能力”,是指智能车辆或载体能够保证“智能”的有效实施,能够实施主动控制,能够进行人机交互和协作。智能驾驶是智慧和能力的有机结合,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近年来,汽车、飞机、船舶智能驾驶的发展历程各不相同。目前,汽车在社会上应用广泛,普及率最高,发展速度最快。所以今年的报告重点是对汽车智能驾驶的详细论述,后续文章中提到的智能驾驶都是汽车智能驾驶。

为了实现“智能”和“能力”,智能驾驶技术一般包括环境感知、决策规划和控制执行三个部分。类似于人类驾驶员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系统感知驾驶环境和车辆状态,智能驾驶系统通过配置内部传感器和外部传感器获取自身状态和周围环境信息。内部传感器主要包括车速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轮速传感器、横摆率传感器等。主流的外置传感器有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和定位系统。这些传感器可以提供海量的全方位驾驶环境信息。不同传感器的测量精度和适用范围不同。为了有效利用这些传感器信息,需要利用传感器融合技术,按照一定的准则,将各种传感器在空间和时间上的独立信息、互补信息和冗余信息进行组合,从而提供对环境综合的准确理解。决策规划子系统代表了智能驾驶技术的认知水平,包括决策和规划。决策系统定义了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功能分布,决定了车辆的安全运行模式。规划部分用于生成安全、实时的无碰撞轨迹。车辆控制子系统用于实现纵向距离控制、速度控制和横向车辆位置控制,是车辆智能化的最终执行机构。“感知”和“决策规划”对应的是int的“智慧”

智能驾驶(图1-1)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的新技术,已经集中体现在现代传感技术、信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方面。它代表着未来汽车技术的战略制高点,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也是目前世界公认的发展方向。

图1-1智能驾驶

在智能驾驶技术的研究上,美国起步较早。早在1939年纽约世博会上,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就首次展出了无人概念车Futurama。1958年,RCA(美国无线电公司)和通用汽车共同演示了智能驾驶汽车的原型。依靠内置线圈的道路设施,车辆可以根据电磁信号确定其位置和速度,并控制方向盘、油门和刹车。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DARPA(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的支持下,掀起了智能汽车技术的研究热潮。1984年,卡内基梅隆大学开发了世界上第一辆真正智能的驾驶车辆,如图1-2所示。车辆利用激光雷达、计算机视觉和自动控制技术感知周围环境,然后做出决策并自动控制车辆。在特定的道路环境下,最大速度可达31公里/小时。

图1-2第一辆真正智能驾驶汽车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