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我的电池网络
介绍:新动力电池厂的投资正在蓬勃发展。中日韩三方结构会受到冲击吗?从短期来看,动力电池的全球竞争格局相对稳定。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数量的增加和动力电池新容量的加速释放,市场结构的调整和重塑是必然的。
目前,在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的市场竞争中,中日韩三方结构已经建立,“中国不仅是世界工厂,也是世界市场”。根据公安部的数据,截至2020年6月,我国新能源汽车有417万辆。
根据EVTank研究所《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中长期发展展望(2025)》年的预测,到2025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将从2019年的221万辆增加到2025年的1200万辆,复合年增长率为32.6%。其中,中国仍是全球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销量将达到45.8%。报告还预测,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需求将达到823.2万瓦时,其中中国市场需求为394.2万瓦时,约占全球市场的47.9%。
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加速渗透,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并开始加大对当地电池厂及相关材料企业的支持力度。
据媒体报道,欧盟委员会副主席马罗斯塞夫科维奇(Maros Sefcovic)周二表示,到2025年,欧盟将能够生产足够的电池来为其快速增长的电动汽车提供动力,从而不再需要依赖进口电池,甚至有出口能力。
报道称,欧洲在建的大型电池工厂有15家,包括瑞典公司Northvolt在瑞典和德国的工厂,中国电池制造商宁德时报在德国的工厂,以及SK Innovation在匈牙利的第二家工厂。
马罗斯萨夫科维奇指出,到2025年,计划中的欧洲工厂将生产至少600万块电动汽车电池。
此前,德国经济部长彼得阿尔特梅尔(Peter Altmeier)表示,到2030年,欧洲电动汽车电池的产量需要达到全球的近三分之一,才能保持竞争力。电池网络获悉,自今年年初以来,欧洲主要电动汽车的增量市场报告了当地电池厂投资和建设的新进展:
就在本月,三家动力电池公司宣布计划在欧洲建厂:蜂窝能源欧洲电池厂正式落户德国,松下考虑在挪威新建电池厂生产电池,大众商用车品牌斯堪尼亚也宣布将投资10亿瑞典克朗在瑞典建电池厂。
今年早些时候,德国政府宣布将投资15亿欧元(约119亿元人民币)支持国内动力电池的研发和生产,并首次向德国电池制造商Varta提供了3亿欧元(约24亿元人民币)的赠款。德国政府还宣布,将向北电提供5.2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6.4亿元)的贷款担保。该公司和大众汽车的合资企业诺思伏特吾妻玲二公司正在加速在德国萨尔茨吉特的建设。
法国电池初创公司Verkor宣布,计划于2023年在法国投产一家年产16GWh的锂电池厂,并根据市场发展将年产量扩大至50GWh。项目初期投资16亿欧元(约131.4亿元人民币),由欧盟资助的创新机构EIT InnoEnergy为其提供融资支持。
瑞典电池制造商Northvolt与欧洲投资银行签署了一份3.5亿美元的贷款协议,支持Northvolt在瑞典Skellefte建设其超级电池工厂。这项融资将由欧洲战略投资基金提供,该基金是欧洲投资计划的主要支柱。
英国电池制造商Britishvolt宣布与威尔士政府达成谅解备忘录,将在南威尔士的格拉姆器官谷(Grammorgan Valley)建设一座容量为30GWh的电池工厂,预计将于2023年投产。此外,外国媒体称,中国汽车能源供应公司Envision AESC计划在日产桑德兰工厂附近建造一家超级电池厂,英国政府正在对该计划进行可行性研究。AESC视觉表示,其目前在桑德兰的电池年产量为1.9千兆瓦时,目前尚不清楚新电池厂的年产能。挪威清洁能源供应商阿格德能源(Agder Energi)和工业废物回收公司诺亚(Noah)计划投资200亿克朗(约合152亿元人民币),在挪威南部阿格德(Agde)建设一座容量为32千瓦小时的电池工厂。
除上述欧洲国家外,R&D本土动力电池和美国、印度、印尼等国家的制造项目最近也有新消息报道:
大众汽车宣布,将在美国查塔努加工厂附近开始建设一个价值2200万美元的电池工程实验室。大众汽车正在扩建一个52397平方米的工厂,并建造一个18394平方米的电池组装厂。
印度第二大锂离子电池公司倒置能源(Inverted Energy)在德里的奥克拉工业区(Okhla industrial zone)开始生产一家锂电池厂,该厂计划年产能为1亿瓦时。
此外,当地时间10月19日,印尼工业部长阿古斯古米旺(Agus Gumiwang)在一份声明中提到,与特斯拉在爪哇中部巴塘建立电池厂的谈判正在进行中。
新动力电池厂投资热,中日韩三方对抗会受到冲击吗?从短期来看,动力电池的全球竞争格局相对稳定。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数量的增加和动力电池新容量的加速释放,市场结构的调整和重塑是必然的。但中日韩等已经具有领先优势的头动力电池企业,预计在未来全球市场竞争中仍将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电池#动力电池#欧洲系列
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加速渗透,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并开始加大对当地电池厂及相关材料企业的支持力度。
据媒体报道,欧盟委员会副主席马罗斯塞夫科维奇(Maros Sefcovic)周二表示,到2025年,欧盟将能够生产足够的电池来为其快速增长的电动汽车提供动力,从而不再需要依赖进口电池,甚至有出口能力。
报道称,欧洲在建的大型电池工厂有15家,包括瑞典公司Northvolt在瑞典和德国的工厂,中国电池制造商宁德时报在德国的工厂,以及SK Innovation在匈牙利的第二家工厂。马罗斯萨夫科维奇指出,到2025年,计划中的欧洲工厂将生产至少600万块电动汽车电池。
此前,德国经济部长彼得阿尔特梅尔(Peter Altmeier)表示,到2030年,欧洲电动汽车电池的产量需要达到全球的近三分之一,才能保持竞争力。
挪威清洁能源供应商阿格德能源(Agder Energi)和工业废物回收公司诺亚(Noah)计划投资200亿克朗(约合152亿元人民币),在挪威南部阿格德(Agde)建设一座容量为32千瓦小时的电池工厂。
除上述欧洲国家外,R&D本土动力电池和美国、印度、印尼等国家的制造项目最近也有新消息报道:
大众汽车宣布,将在美国查塔努加工厂附近开始建设一个价值2200万美元的电池工程实验室。大众汽车正在扩建一个52,397平方米的工厂,并建造一个18,394平方米的电池组装厂。
印度第二大锂离子电池公司倒置能源(Inverted Energy)在德里的奥克拉工业区(Okhla industrial zone)开始生产一家锂电池厂,该厂计划年产能为1亿瓦时。
此外,当地时间10月19日,印尼工业部长阿古斯古米旺(Agus Gumiwang)在一份声明中提到,与特斯拉在爪哇中部巴塘建立电池厂的谈判正在进行中。
新动力电池厂投资热,中日韩三方对抗会受到冲击吗?从短期来看,动力电池的全球竞争格局相对稳定。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数量的增加和动力电池新容量的加速释放,市场结构的调整和重塑是必然的。但中日韩等已经具有领先优势的头动力电池企业,预计在未来全球市场竞争中仍将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