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和二线市场的合并在加速,取舍情况越来越差。
奇瑞率先公布销售业绩,是几年来最快的。销量自然也是抢眼。
控股集团整体销量超过10万台,同比增长36.4%,其中国内销量达到8.8万台,出口销量达到1.3万台,新能源销量超过7000台。
在集团的销量下,独立销量还是蛮有意思的。捷途SUV系列销量已突破2万辆。
Tiggo 8(参数|图片)卖了2万辆自行车。
三款车型占整个集团国内销量的40%以上,不仅在短期内取得了成功,也为奇瑞提供了新的运营思路。虽然是控股集团,有合资项目,但是对于奇瑞来说,唯一的捷豹路虎项目对销量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帮助,独立车型在销量增长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也意味着,如果控股集团的月平均销量能维持在10万的高点,那么集团年销量将超过一百万,这也是进军一线企业的唯一渠道。
目前销量能超过百万的企业只有三家。如果长城、长安、吉利、奇瑞阵列建成,也不是没有希望跻身前四。
客观来看,奇瑞目前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二线企业。过去一个月销量不稳定、销量不足、盈利能力不足,是制约奇瑞成为一线企业的关键因素。
与其他企业的内部整合调整不同,奇瑞仍然存在严重的差异化和整合不足。
与吉利的“吉利柯灵”二线联合运营和协同办公形式相比,长城的“吉利”
哈弗(参数|图片)、欧拉(参数|图片)、皮卡WEY一体化协调,长安“长安欧尚长安新能源”技术共享、渠道共赢策略。奇瑞各大品牌最大的问题是分散度高。
奇瑞在销量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内部问题还是很多。没有拧成麻线,这是奇瑞的问题。
如果你玩得快,你可以享受它。宜宾好像没打算造车。凯瑞声音微弱,奇瑞品牌持续蓬勃发展。虽然是控股集团,但是存在的问题很明显,内部的战斗体系还是不成功,说明奇瑞是真的成功了,要做到行政化、纵向化、内部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另外,奇瑞目前的另一个核心问题是过度依赖SUV车型。
容易就容易,SUV短期推广确实可以很大程度上扩大销量,但这意味着奇瑞汽车项目将集体枯萎。
从奇瑞控股所有品牌的产品布局分析,大家几乎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放弃汽车项目。
宝能手里的观致似乎并不热衷于造车,在圈地里更是乐此不疲。伊凯的汽车项目也处于暂停状态。目前奇瑞的车只有阿里索GX(参数|图片)为主款,捷途从未沾染过车项目。
对于曾经为汽车市场投入大量精力的奇瑞来说,显然意味着公司想通过更成功的SUV项目,打造更容易用有限的精力爆炸的产品。
销量百万的三大自主品牌中,除了长城7年前砍掉汽车项目专注于生产SUV并成功进入百万阵营外,其他两家公司吉利和长安都是双腿并行。
奇瑞目前的问题在于几乎已经默认了车项目内部难以成功,专注于开发SUV项目短期内确实可以成功,但是放弃车项目只能是对未来发展的一种阻力。
毕竟SUV只占消费市场的50%左右。从目前吉利和长安已经在汽车市场展开努力,长城想要回归汽车项目战略部署的情况来看,奇瑞也应该重拾对汽车项目的信心。
的确,奇瑞在11月份的销售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要真正回到13年前的一线位置,整个集团还有很多教训需要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