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消费者在买车时,一般会注重车内外装饰的设计、配置的丰富性、空间的大小、动力和油耗的性能、保存率。外观和内饰在这个看脸的时代自然更受消费者欢迎。配置的丰富性,空间的大小,动力和油耗的性能等。会影响车主的使用体验和后续用车费用。其实买车时关注这些方面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很多人忽略了一个方面,那就是车辆的安全性能。
经过国内汽车市场多年的快速发展,国内汽车数量激增。截至今年6月,中国机动车数量已达3.6亿辆,其中汽车2.7亿辆。我们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体验高峰时段和节假日的拥堵。而且路上有很多电动自行车和行人,还有很多闯红灯、倒车等行为。因此,在这种汽车环境下,汽车的安全性能非常重要。汽车的安全性能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汽车的主动安全性主要取决于车身上安全装置的丰富性,安全装置分为指示报警装置、照明装置、转向装置、制动装置、汽车防撞预警装置等。指示和报警主要包括仪表板故障报警灯、倒车影像/雷达等。照明装置为大灯,转向装置包括速度转向、四轮转向等。这些安全配置相信大家都很了解,就不多讨论了。
我们主要讲制动装置和汽车防撞装置。制动装置包含许多制动辅助系统,包括ABS防抱死系统、牵引力控制系统、上坡辅助系统、车身电子稳定控制系统等。这些制动辅助系统可以在我们的日常驾驶中发挥安全作用。例如,车身的电子稳定控制系统可以保证车辆在紧急转弯或变道时最大限度地沿着轨道行驶,防止侧滑等危险情况。但是开车的时候也要注意速度和安全,因为一旦突破物理极限,车身的电子稳定控制系统就帮不上忙了。
还有汽车防撞预警装置,包括正面碰撞预警系统、车道偏离预警系统、车辆距离监测预警系统、主动制动系统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今天的汽车在智能方面比十年前有了质的飞跃。该汽车防撞预警装置可以减少因驾驶员疏忽造成的隐患。比如车辆在道路上行驶时,行人突然冲出,那么前方碰撞预警系统就会监测到这种危险情况,然后主动制动系统就会紧急制动,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因此,消费者在买车时,应该重点关注自己喜欢的车型是否配备了这些主动安全配置。另外要了解一些被动安全的知识。因为当发生碰撞事故时,被动安全是救生的关键。
很多消费者对被动安全有一个误区,就是车身钢板越厚越安全。我举两个例子。第一种是两个人各抱一个钢板,然后冲到对方身上碰撞。第二种是两个人各抱一个厚厚的橡胶垫,然后相互冲向对方进行碰撞。这两种情况哪一种会让人感觉更糟?答案自然是第一。第一种情况是重击,钢板硬度很高,碰撞产生的冲击力反弹到人体,会相当难受。在第二种类型中,因为橡胶垫的硬度低得多,并且在碰撞过程中发生变形以吸收部分冲击力,所以反弹到人体的冲击力要小得多,这自然比第一种类型不舒服。
所以车身的结构和材料也是如此。前部和后部会使用刚度相对较低的金属材料,这样在发生碰撞时,这两个区域就相当于两个“吸能箱”,会产生塌陷和变形,最大限度地解决碰撞产生的冲击力,减少对车内乘员的伤害。但在A、B、C柱和车顶等区域,必须使用高强度钢,以防止驾驶舱被压缩变形,从而挤压乘员的生存空间。
而且气囊越多,对车内的人保护越好。因为车辆发生碰撞,不一定是正面碰撞,也可能是侧面碰撞或者会有一些尖锐的碰撞角度。因此,如果只有两个气囊,即主驾驶员和副驾驶员,就无法实现全面保护。但如果这辆车上装有侧气囊、侧气帘和膝部气囊,对车内人员造成伤害的概率自然会大大降低。
除了车辆的安全性能,最重要的是驾驶员的安全意识。毕竟车辆是人开的,它的大部分动作都是人控制的。此外,安全带是汽车上最有效的保护装置之一。如果在车速较快,车内人员没有系安全带的情况下发生碰撞,那么更多的安全气囊可能起不到保护作用。因为人在巨大的惯性和冲击力的作用下,可能已经“飞出”车外了,所以广大车主在开车时要记住并养成系安全带的习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