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华晨汽车倒闭
华晨宣布破产已经10天了。2020年11月30日,华晨汽车因资不抵债宣布破产重组。消息一出,整个汽车行业和车手圈都震惊了。
说起华晨汽车,很多人都很熟悉,因为它有一个著名的合资品牌——宝马。作为豪华汽车品牌之一,宝马在中国家喻户晓,曾经是富人的象征。
国内买宝马的车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买进口车,一种是买合资车。进口宝马汽车均为纯宝马原产地,深受富人喜爱。有钱不穷的有钱人,买了自然无情。
但进口宝马汽车的价格对中产家庭和收入不高但想开宝马的车手来说并不友好。价格更低,性能不逊于进口宝马汽车。只有已经成为合资品牌的华晨宝马成为了大多数人的选择。
曾经拥有一半股份的华晨,凭借宝马每年赚取数十亿元的利润,虽然华晨靠华晨宝马赚了不少钱。但是,华晨宝马,在车手眼里,却有一种奇怪的感觉。
说白了,当很多买了华晨宝马汽车的车手提到新车的时候,他们做的第一件事不是贴膜、换座椅、修改内饰或者换大灯,而是扣上“华晨”的标识。
所以破产的消息来自华晨,很多车手都很冷静:以后不用扣车标了。不知道网友的评论里表达了多少人的心声。这种嘲讽也间接告诉了华晨在汽车圈的尴尬地位。
国内合资车品牌很多。很多车手买了自己喜欢的合资车后,有人选择了扣标,但也有人认为合资车是无害的。但很多开华晨宝马的车手选择了扣标。
同时也对阅卷的行为做了各种解释。比如字体设计的方向,华晨这个词不怎么好看,字体显得突兀。从车手喜欢挑标的现象来看,华晨这个国产汽车品牌并没有给国人带来太多的自豪感。
其实了解华晨过去历史的人都知道,华晨曾经是国内汽车行业的第一品牌。
二、华晨汽车,国内骄傲
1992年,华晨在美国上市,是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国有企业。当时华晨不是取名华晨,而是沈阳金杯,华晨之所以能取得这些成就,全靠杨蓉。
杨蓉,他是个复杂的人物。虽然他当时是华晨汽车公司的董事长,但他更愿意通过资本运营来实现自己的抱负。说白了,在依赖的概念上,汽车公司不需要研发技术,只有通过资本运营,收购其他公司,丰富自己的行业,才能成为行业第一。
这一观点在今天仍有争议,但杨蓉在十多年前就这样做了。在杨蓉领导华晨期间,一个小小的沈阳金杯迅速聚集了一个庞大的华晨帝国,通过持续的买买买、控股或并购,整合了整车制造与销售、发动机生产、零部件制造与销售,包括轿车、中巴车、皮卡和SUV。通过收购,杨蓉将华晨转型为炙手可热的国产汽车,华晨巅峰时期的市值达到300亿元,这让杨蓉觉得运营没有问题,他打算以后继续实施。
他的观点似乎是正确的,但他错了,最后离开了,齐玉民接手华晨。在齐裕民接手华晨之前,华晨董事长已经去过两次了。原因是当时很多人觉得华晨没有希望。身处险境的祁玉民并没有离开,但他并不看好华晨的未来。
原来齐裕民接手的华晨一团乱麻,原因是他和谐。当初通过大量的收购兼并,华晨拥有巨大的市场价值,但实际上华晨并没有很多核心技术。作为一家汽车公司,华晨只有一个热销车型。
第三,程也开宝马,打败了宝马
当杨蓉接管华晨时,华晨挣扎着生存。杨蓉终于在丰田第三代海狮车的基础上造出了国产车,取名金杯海狮。
当初国内面包车市场流行的车叫小解放,容量大,省油又便宜,全国没有对手。直到金杯海狮上市,才瓦解了小解一统江湖的局面。从价格到车型到油耗,金杯海狮都优于肖解放。
因此,金杯海狮一经推出,就受到当时国内汽车市场的广泛欢迎,华晨也靠它赚了不少钱,导致杨蓉在用钱买买中买了它。
时间过得很快,董事长从杨蓉换成了祁玉民,但华晨最畅销的车型还是金杯海狮,其他车型都不能用。然而,经过这么多年的市场发展,金杯海狮已经不再受欢迎。于是华晨当时连年亏损。这种情况下,祁玉民出现了,他怎么可能看好华晨的未来?
祁玉民执掌华晨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降价促销,并没有帮助华晨起死回生。华晨之所以能在祁玉民手里起死回生,是因为祁玉民做了第二件事,和宝马合作成立了华晨宝马,华晨占了50%的股份。此后,宝马也进入了中国市场,华晨也加入了热销车型。华晨以50%的股份,每年赚取数十亿元。宝马的进入看似挽救了华晨,其实只是加速了华晨的垮台。
虽然祁玉民的经营理念与杨蓉不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重视汽车技术的研发。说白了,祁玉民虽然把宝马引入中国,但他的目的只是为了赚钱,并没有打造华晨品牌的打算。
在祁玉民的想法里,造一辆车不需要技术,只要和其他公司合作就可以了。比如底盘交给保时捷调整,外形和内饰交给意大利调教,发动机从宝马买,然后一集成流水线就出新车。而且卖的很好,为什么每年都要投入大量资金在研发上呢?
信奉这一套的祁玉民,开始了与宝马的合作。这次合作的结果是华晨宝马每年给华晨带来数十亿元的收入,华晨除了宝马没有其他车型。
现在说到华晨,首先想到的也是唯一想到的就是宝马。至于其他品牌,已经不重要了。试想,一个国产汽车品牌,和一个成功的车友合资的车,怎么可能是品牌未来的好事?
第四,华晨战败
果不其然,在国家调整了外资品牌在合资汽车中的份额上限后,宝马一口气从华晨手中买下了华晨宝马25%的股份。从此华晨的收入直线下降了一半,华晨彻底进入入不敷出的局面。
此时的华晨,虽然对制造国产品牌感兴趣,但已经脱离了研究开发汽车技术多年的华晨,只能和宝马合作。但是新推出的车没有得到车手的认可,中国系列车也失败了。顺应潮流,新能源汽车销量更是感人至深,工信部后来取消了新能源汽车的资格。唯一能打的车型,金杯海狮,也是五菱神车打的。
顺应潮流,新能源汽车销量更是感人至深,工信部后来取消了新能源汽车的资格。唯一能打的车型,金杯海狮,也是五菱神车打的。可以说,没有华晨宝马,就是失败。从2015年到2019年的四年间,华晨共盈利269亿
此后,华晨的地位越来越差,直到齐裕民被立案调查,华晨终于宣告破产,一度引以为傲的国产车品牌轰然倒塌。
有人说,如果杨蓉还在,华晨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其实杨蓉救不了华晨,因为和祁玉民一样,他不看重技术研发,但祁玉民依靠外资,杨蓉看重并购。
其实汽车品牌的基础是技术,吉利、比亚迪等现在活的好好的品牌就是最好的证明。#华晨汽车#祁玉民#宝马系列
说白了,当很多买了华晨宝马汽车的车手提到新车的时候,他们做的第一件事不是贴膜、换座椅、修改内饰或者换大灯,而是扣上“华晨”的标识。
所以破产的消息来自华晨,很多车手都很冷静:以后不用扣车标了。不知道网友的评论里表达了多少人的心声。这种嘲讽也间接告诉了华晨在汽车圈的尴尬地位。
国内合资车品牌很多。很多车手买了自己喜欢的合资车后,有人选择了扣标,但也有人认为合资车是无害的。但很多开华晨宝马的车手选择了扣标。
同时也对阅卷的行为做了各种解释。比如字体设计的方向,华晨这个词不怎么好看,字体显得突兀。从车手喜欢挑标的现象来看,华晨这个国产汽车品牌并没有给国人带来太多的自豪感。
其实了解华晨过去历史的人都知道,华晨曾经是国内汽车行业的第一品牌。
二、华晨汽车,国内骄傲
1992年,华晨在美国上市,是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国有企业。当时华晨不是取名华晨,而是沈阳金杯,华晨之所以能取得这些成就,全靠杨蓉。杨蓉,他是个复杂的人物。虽然他当时是华晨汽车公司的董事长,但他更愿意通过资本运营来实现自己的抱负。说白了,在依赖的概念上,汽车公司不需要研发技术,只有通过资本运营,收购其他公司,丰富自己的行业,才能成为行业第一。
这一观点在今天仍有争议,但杨蓉在十多年前就这样做了。在杨蓉领导华晨期间,一个小小的沈阳金杯迅速聚集了一个庞大的华晨帝国,通过持续的买买买、控股或并购,整合了整车制造与销售、发动机生产、零部件制造与销售,包括轿车、中巴车、皮卡和SUV。
通过收购,杨蓉将华晨转型为炙手可热的国产汽车,华晨巅峰时期的市值达到300亿元,这让杨蓉觉得运营没有问题,他打算以后继续实施。
他的观点似乎是正确的,但他错了,最后离开了,齐玉民接手华晨。在齐裕民接手华晨之前,华晨董事长已经去过两次了。原因是当时很多人觉得华晨没有希望。身处险境的祁玉民并没有离开,但他并不看好华晨的未来。
原来齐裕民接手的华晨一团乱麻,原因是他和谐。当初通过大量的收购兼并,华晨拥有巨大的市场价值,但实际上华晨并没有很多核心技术。作为一家汽车公司,华晨只有一个热销车型。
第三,程也开宝马,打败了宝马
当杨蓉接管华晨时,华晨挣扎着生存。杨蓉终于在丰田第三代海狮车的基础上造出了国产车,取名金杯海狮。
当初国内面包车市场流行的车叫小解放,容量大,省油又便宜,全国没有对手。直到金杯海狮上市,才瓦解了小解一统江湖的局面。从价格到车型到油耗,金杯海狮都优于肖解放。第四,华晨战败
果不其然,在国家调整了外资品牌在合资汽车中的份额上限后,宝马一口气从华晨手中买下了华晨宝马25%的股份。从此华晨的收入直线下降了一半,华晨彻底进入入不敷出的局面。
此时的华晨,虽然对制造国产品牌感兴趣,但已经脱离了研究开发汽车技术多年的华晨,只能和宝马合作。但是新推出的车没有得到车手的认可,中国系列车也失败了。顺应潮流,新能源汽车销量更是感人至深,工信部后来取消了新能源汽车的资格。唯一能打的车型,金杯海狮,也是五菱神车打的。
顺应潮流,新能源汽车销量更是感人至深,工信部后来取消了新能源汽车的资格。唯一能打的车型,金杯海狮,也是五菱神车打的。可以说,没有华晨宝马,就是失败。
从2015年到2019年的四年时间里,华晨从华晨宝马一共赚了269亿元的利润。如果华晨排除华晨宝马带来的利润,单看自有品牌的销量,华晨没有利润,净亏损34亿元。
此后,华晨的地位越来越差,直到齐裕民被立案调查,华晨终于宣告破产,一度引以为傲的国产车品牌轰然倒塌。
有人说,如果杨蓉还在,华晨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其实杨蓉救不了华晨,因为和祁玉民一样,他不看重技术研发,但祁玉民依靠外资,杨蓉看重并购。
其实汽车品牌的基础是技术,吉利、比亚迪等现在活的好好的品牌就是最好的证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