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表示,已向这些企业发出整改通知,要求其认真履行主要职责,认真分析问题原因,严格按照《公告》的管理要求,限期整改存在的问题。
正文|童
12月8日,工信部官网发布消息称,近日,为规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高生产一致性水平,工信部装备产业一司对25家在历次监督检查中有违规行为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进行了约谈。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已向这些企业发出整改通知,要求相关企业认真履行主要职责,认真分析问题原因,严格按照《公告》的管理要求,限期整改存在的问题。
同时,工业和信息化部强调,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告》管理规定,根据违规情节轻重,对违规企业应依法予以撤销或暂停,如《公告》、暂停新能源汽车产品申报等。并将违法信息纳入企业信用记录并纳入后续重点监管对象。
据了解,为规范新能源汽车生产行为,加强事后监管,根据《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工业和信息化部建立了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一致性监督检查结果通报制度。在工信部近期组织的乘用车、客车、专用车等三大类新能源汽车产品的监督检查中,25家企业的27款存在生产一致性问题。
以上检查结果已于11月19日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公布。在这25家汽车公司中,有许多受到高度关注的新能源汽车公司,如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汽车集团乘用车有限公司、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河北长安汽车有限公司、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在存在生产一致性问题的车型产品中,新能源乘用车涉及9家企业的9款车型产品,涉及动力电池容量及保护功能、后备箱容积、轮胎尺寸、标志等项目不符合国家标准或管理规定;新能源客车共涉及10家企业的12款车型,涉及低速行驶提示、车辆鸣笛、三角警示牌、指示牌等项目不符合国家标准或管理规定;新能源专用车涉及6家企业6款产品,动力电池容量、报警信号、低速行驶提示音、标志等项目不符合国家标准或管理规定。
总工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工信部对上述汽车公司的约谈和整改,实际上是监管部门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生产标准化监管力度的体现。根据协会发布的11月份汽车销售数据,今年11月份,国内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量为18万辆,同比增长128.6%,环比增长24.8%。零售量方面,11月份新能源汽车零售额达到16.9万辆,增长9.7万辆,同比增长136.5%。
事实上,从今年开始,政策一直在加强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监管。除了加大对有缺陷的新能源产品的召回力度,今年11月25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汽车远程升级(OTA)技术召回监管的通知》号文件,要求所有使用OTA对售出车辆进行技术服务活动的生产商根据要求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质量发展局备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