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汽车 > 新闻正文

在追赶特斯拉的路上,威来、理想、小鹏的钱都花在哪里了?

原标题:在追赶特斯拉的路上,威来、理想、小鹏的钱都花在哪里了?

本文是Deep Dive atom的第122篇原创作品

无人驾驶正在成为一种新的信仰。这种信念一方面是对财富的保证,另一方面是对未来科技的保证。在一个更加不确定的环境中,科学技术能够带来的确定性正在被重新评估。特斯拉、威来、Ideality、小鹏等车企的股票走势都体现了这一新脉搏。

在威来、理想、小鹏三季度财报中,2020年第三季度理想汽车毛利率为19.8%,连续两个季度实现正毛利率;威来的毛利率上升至12.9%,肖鹏汽车首次实现正毛利率。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正毛利率意味着它已经走出了“每卖一辆车就赔钱”的困境。

根据2020年11月上周公布的销量,威来、理想和小鹏共分别交付新车5291辆、新车4646辆和新车4224辆,未来整体月销量将进入5000大关。看来问题不大。

如今,“智能技术定义汽车”逐渐成为业界共识,汽车的智能研发正在重塑汽车价值链。随着未来汽车硬件毛利率进一步压缩,智能技术的密度竞争将成为未来造车玩家的主战场。

平安证券汽车产业首席分析师王德安在“2020中国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创新奖”的演讲环节中,分析了威来、小鹏以及理想的资本支出方向,为我们判断未来新型汽车制造力量的发展趋势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01

威来:营销策略最像特斯拉

威来以“用户企业”的身份进入市场,以早期烧钱的姿态走在发布会中间。同时将资源集中在R&D和营销上,完善一系列售后服务,希望打造威来品牌的最高溢价。

销售管理费用:2018年和2019年,威来销售管理费用分别为53亿元和55亿元,同比增长127%和2%。在经历了2018年的大幅扩张后,公司在2019年尽最大努力精简销售人员,降低营销支出规模,使销售行政费用得到有效控制;但体验店扩张带来的租金和折旧费用依然保持快速增长。

研发支出:2018年和2019年,威来的R&D费用分别为40亿元和44亿元,同比增长54%和11%。R&D费用的增加主要是由于新车型的相继推出和R&D人员的增加带来了设计和开发费用的稳步增长。逐年递增;2019年,R&D人员增加速度放缓,使得员工工资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在2020年中期会议上,该公司表示,未来每年在R&D的投资将在30亿元左右。

02

理想:运行效率最接近特斯拉

Ideal从成立之初就有很强的成本控制能力。从运营效率来说,单店理想车的性能最接近特斯拉。根据CICC研究部的数据,今年9月,单店理想车销量为100辆/店,而特斯拉、威来、肖鹏车分别为131辆/月、29辆/月、19辆/月。

销售管理费用:2019年第一季度和2020年第一季度的理想销售管理费用分别为6.9亿元和1.1亿元。随着2019年零售门店的增加,相关测试展示车辆和销售人员数量大幅增加,租金快速上涨,导致销售管理费用大幅增加。

研发支出:2019年第一季度和2020年第一季度的理想研发支出分别为11.7亿元和1.9亿元。2019年,理想ONE上市和大规模生产前的验证和测试费用,以及

资本性支出:2019年第一季度和2020年第一季度的理想资本性支出分别为9.5亿元和1.2亿元,主要用于购买工厂、设备、工具和租赁改进,以及零售店、配送服务中心和实验室。公司预计未来三年的资本支出为104亿元人民币,将用于未来汽车制造设施的发展、产能的提高以及销售和服务网络的扩展。

03

小鹏:自动驾驶最接近特斯拉

肖鹏汽车是最接近特斯拉自动驾驶水平的新生力量。最新的小鹏P7搭载31个传感器,增强安全驾驶的感知,未来还将搭载激光雷达,希望打造超越特斯拉的视觉系统。小鹏在具有中国特色和用户习惯的驾驶场景软件算法的研发方面取得了许多突破。

销售管理费用:2019年上半年和2020年上半年,小鹏销售管理费用分别为12亿元和8亿元。2019年,营销经理的扩张和销售宣传活动的增加,导致销售管理费用增加;2020年上半年,相关费用持续增加,主要是P7的营销和广告费用,以及销售网点持续扩大导致直营店销售人员和租金的增加。

研发支出:2018年研发支出和资本支出占投资比重较大。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小鹏R&D费用分别为21亿元和6.3亿元。2019年,R&D人员的大规模扩张和新模式、新平台的推广,将导致R&D费用大幅增加。2020年上半年,销售管理费用大幅增加,成为最大的投入项目,而R&D费用和资本支出呈现阶段性下降。截至2020年上半年,公司共有员工3676人,其中R&D人员占43%,R&D人员在车辆设计与工程、自动驾驶和智能操作系统方面分别占66%、17%和17%。

资本支出:小鹏2019年上半年资本支出19亿元,2020年上半年资本支出5亿元。主要用于肇庆汽车制造厂的建设。

今年美股三兄弟集体上演了“今天你不理我爱,明天我让你登高”的剧本。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短期市值变化和表现并不代表中国新的汽车制造力量的全部实力”。追到特斯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中国上市的比亚迪已经成为中国市值最高的汽车公司,魏玛汽车即将登陆科技创新板块。SAIC和广汽等国内传统汽车巨头也宣布了开发新电动汽车品牌的宏伟计划。

未来谁能真正成为一家能和特斯拉抗衡的中国汽车公司还是未知数。但是,不言而喻,他们慷慨的资本支出是信心和雄心的体现。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