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汽车 > 新闻正文

既然短板不是发动机,国产车的短板是什么?

发动机还是短板吗?我的答案一定是否定的。

能造发动机的国产车很多,我也指望不上。长城、长安、吉利、比亚迪、奇瑞等。跑车的前提是要有发动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所有企业的力量都集中在如何制造汽车上。

在过去的许多年里,发动机一直是国产汽车的目标。图纸大家都懂,技术人员在流通,供应商万能。生产发动机并不难。

我们现在有1.5T,1.6T,2.0T的主流发动机,能满足50-20万产品的供应,没有问题。我甚至认为自有品牌的引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研发先进,可以和一些竞争对手相比。

既然发动机不是,那是什么?

我的回答还是自主知识产权,包括但不限于变速箱、配套调试技术、四轮驱动系统和质量控制系统,甚至企业系统规划,都是自主品牌的短板。

比如我们的四轮驱动系统还没有自主开发,BorgWarner是自己品牌的核心供应商之一,我们的变速箱解决了一些问题,双离合和CVT都可以自主开发,但是AT变速箱还是买现代,丰田,ZF。

打开机舱,博世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备件。

我坚信任说的很对。反对纯粹独立的R&D,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做自己的R&D,是推动行业快速发展的关键,也是改变行业和人类生活方式的可能。

购买别人的零件没问题,但问题是我们不能单纯依赖别人。我们购买别人应该是基于我们的技术储备,我们购买别人只是为了平衡效果和利益。我们的短板其实是我们的零部件行业。国内行业没有强大的变速箱环境,没有强大的四轮驱动系统,没有强大的顶级零部件供应商,这让我们在产品性能和质量上往往受制于人。

这种短板还是需要一段时间来完善的。

前阵子吉利做了一件事,叫做整合供应链。其实吉利做这个事情很多年了,频繁收购企业,就是为了打造自己的零部件产业。内部资源整合后,可以为自己的产品服务,更好的出口优质车型。

思考绝对没有问题,但是需要时间。

自有品牌真正发展起来才十几年。目前它的表现力非常强,完全值得工程师和企业家去努力。但是面对百年老企业还是有点弱,尤其是高科技和主流技术,我们还是受制于人。

当然,我不担心我们自己品牌的未来。毕竟从目前来看,我们也有自己的长处。比如企业的核心态度就是我们的优势,顺应潮流构建的全新消费模式和技术环境也是行业内最好的。

这两个方面也是我们国外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在这种竞争力下,我们弥补自己的不足显然是非常合理的。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