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份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18万辆,同比增长128.6%,环比增长24.8%。其中,插电式混动销量3万辆,同比增长160.0%。纯电动汽车批发销量达到15万辆,同比增长122.3%。
11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龙头企业表现良好,前三名企业超过2万辆,其中上汽通用五菱3.607万辆,比亚迪2.6015万辆,特斯拉中国2.1604万辆。前三名企业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46.5%。新能源汽车零售量取得新突破,五菱洪光MINI零售33094辆,MODEL3零售21604辆,逐步体现其规模优势。
1月和11月增量分析
随着世界新能源汽车的浪潮,国际新能源汽车企业越来越关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所以近两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的发展形势越来越好,各方对开发新能源的热情非常高。
2.11月,领先品牌的促销贡献很大
11月份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增量供应车型有五菱洪光mini、特斯拉model3、长安一栋、红旗EHS3、奔腾B30等产品。11月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是由于市场需求和供应的双向拉动。由于一些地区市场经历了快速繁荣,这刺激了上海等市场的高速增长。还有一个原因是,一些企业在年底为达到新能源汽车的标准付出了相对较大的努力,推动了年底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大幅增加,连锁表现呈现出强劲表现的特点。
3.新能源汽车区域市场的增量变化
11月份,区域市场显示出从特大城市到大城市的市场份额逐渐下降。11月,特大城市市场份额达到37%,无限购大城市市场份额达到21%,中等城市为15%,小城市为14%,县乡市场份额为12%。所以11月份相对于10月份的增长主要是由特大城市、大城市和中等城市带动的。
与11月份10月份的份额相比,特大城市、大城市和中等城市的份额增加了一个百分点。但是小城市和线下的市场份额下降。
从主力车型的表现来看,也反映了大中城市主力车型的表现。特别是以五菱洪光MINI为代表的增量,与10月份相比,11月份整体份额增量是特大城市增长2个百分点,中等城市增长2个百分点,大城市增长1个百分点,县乡市场和小城市下降5个百分点。在自己的销售结构上,其实11月份的增量就是大中城市增长的体现。从特斯拉毛豆3来看,11月增量以超大城市为主。
4.上海市场增量分析
与10月份相比,11月份上海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加1.4万辆,增长140%。增长的主要贡献者是特斯拉毛豆3、比亚迪韩、五菱洪光mini和卫兰6。其中特斯拉毛豆3的份额从10月份的21.6%上升到11月份的28.3%,对整个上海市场的增量贡献了33%,体现了高端市场的特点。与此同时,荣威ERX5这种主流家用车型,以及比亚迪的韩增长都比较强劲.五菱洪光mini也带来了较大的增量份额增长,达到4%的水平,销量达到近1000台的水平,也体现了这个高端市场的明显特征。
5.领先车型的主要销售城市
11月份,新能源汽车主导车型的销售结构具有明显的差异化特征。五菱洪光mini销量第一的是上海,其次是驻马店、海口,还有菏泽、郑州、青岛、洛阳等大中城市。
特斯拉model3的销售结构基本集中在限购城市,以Shangh
天津的市场特点比较明显。应该说欧拉R1在天津特别突出,其他在天津突出的车都比较强势,比如奇瑞QQ。
总的来说,11月份新能源汽车的销售结构应该是由限购城市带动的,特别是上海,贡献比较大。其次,各车企也在努力推动年底新能源车销量,11月和12月实现超强劲增长。因此,今年新能源汽车的增长总体上是极其乐观的。
6.2021年新能源乘用车超高速增长
2020年,中国汽车市场将呈现“V型”反转趋势,其中新能源汽车将呈现前低后高的趋势,上半年增速为-43%,下半年预计增速为70%。根据协会的数据,年销量估计为113万辆。这既有基础因素,也有新能源汽车积累新动能的过程。2020年新能源汽车的新动能得到体现,高端特斯拉和微型电动车洪光MINI成为推动市场增长的核心主力。其核心是加快降低成本,满足更多的消费者需求,这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驱动因素。展望2021年,在不久的将来,降低成本仍然是缩小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差距的关键,因为目前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在智能上没有明显的差异,传统燃油汽车的许多智能配置也是闲置和浪费的,因此用户更频繁地使用它们的潜力很大。从11月底吉利在广州车展上发布的传统燃油车OTA升级版来看,传统燃油车也在借鉴新能源车用户积累的使用数据,从软件层面给用户带来新鲜感和实用性。
随着双一体化政策的深化,2021年新能源汽车仍有巨大的增量空间,应该可以各增加15万辆。限行城市电动汽车增量发展与高端电动汽车增长重叠,非限行城市主流市场电动汽车将逐步启动。
随着双点政策的严格执行,合资品牌新能源汽车将做出一定的增量贡献。最近日美两国政府都改变了新能源发展战略,特别是日本大力支持发展电动汽车的态度逐渐明朗,日本汽车公司被迫加快推广电动汽车。中国合资企业新能源发展速度具有爆炸式增长潜力。2021年的增长是相对可伸缩的。
新动力汽车制造企业也进入了稳定发展时期。因为走高端路线,销量更有可能小幅稳定增长。
传统汽车公司是新能源发展的核心关键,独立的比亚迪、五菱、SAIC将继续壮大,而大众等合资企业将在新能源上努力,新产品潜力巨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