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全国“禁烧”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NHK(日本广播协会)近日报道称,日本政府将考虑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完全停止销售新的汽油车。这一消息的背景是,日本首相菅义伟早些时候表示,日本将努力在2050年前实现中国“温室气体零排放”的目标。
此前,虽然一些地区和国家已经提出了“不燃”时间表,如英国、法国、美国加州等。最早的时间甚至是从2030年开始,但日本是全国第一个被政府官员宣布为“不燃”的汽车强国。而且众所周知,与英法相比,日本是世界汽车生产大国,“不燃”的影响更大。
作为汽车生产大国,美国政府对“禁燃”一直闭口不谈,德国也明确表示“没有禁止销售传统内燃机的路线图”。毕竟这是一件影响全身的大事。要想实现,每个国家都需要表现出壮士断腕的决心。那么,日本政府从哪里来完成“小目标”呢?对于中国车来说,有哪些经验和做法值得借鉴?
日本政府的信任
按照日本人“一根筋”的国民性和政府这次高调的表态,这件事极有可能会一直进行下去,最终得到比较满意的结果。
虽然当时全国“禁烧”被说成是一大锅“生米”,各方利益均衡,复杂的关系纠纷充斥其中,但在我看来,艺术家是大胆的,日本政府确实有基础和优势完成这一步棋。
首先,日本已经具备转型所需的技术储备。以丰田和本田为代表的日本,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这两个新能源普及的基石上,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特别是目前,“两边天”混合动力汽车在全球的销量极高。同时,氢能早在2013年就被日本政府指定为基本国策。从新能源产业结构来看,全面转型压力不大。第二,在政府主导的汽车行业,日本相关部门和汽车企业的回应一直是最积极的。毕竟,作为一个二战后废墟重建的国家,日本政府在20世纪40年代末把汽车工业作为振兴的战略产业,制定了一系列的资金、土地、税收甚至地区保护政策。可以说,日本汽车可以在二战后迅速发展,最终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汽车工业国家,政府的主导作用首当其冲。
因此,日本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和汽车公司一直有着良性互动的传统。
例如,在小目标公布后,日本工业部表示将在今年内拿出一个逐步淘汰传统燃料汽车的计划,而日本经济产业省则希望日本汽车工业在未来完全转型为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汽车,并将在几天内召集丰田、本田、日产和马自达等汽车制造商开会,讨论禁止销售新燃料汽车的具体时间和政策。
此外,从日本的销售情况来看,2019年国内乘用车销量约为430万辆,其中以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为主的燃油汽车和新能源汽车比例大致为64,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已经有了强大的群众基础。同时,日本政府也将电动汽车补贴从40万日元(约合2.5万元人民币)提高到80万日元(约合5万元人民币),以刺激电动汽车消费。
总之,虽然日本的“禁烧”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和困难,但与其他国家相比,日本无疑有着更好的基础和更大的可行性
我们的邻国日本在汽车“不燃烧”等大型项目上领先一半。在其正式公布后,主管部门和汽车企业如火如荼,让笔者想起了之前比亚迪总裁王传福的尴尬。
王传福在公开场合多次提出“不烧”,却遭到了网上很多白眼和批评,甚至有人喊出了“卖拐一定要打断好人的腿”这种不和谐的声音。新能源车卖不出去的时候,宋Pro卖了之后,就有人吼王传福。“为什么不说不烧?”看了这些评论,我觉得王传福心里百感交集。当然,有比亚迪作为新能源汽车龙头的“私心”,但也反映了“新能源汽车在中国推广难”的现状。
然而,新能源汽车本身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日本“禁烧”的操作其实也给了中国汽车一些实践上的借鉴,即政府主导并出台扶持政策,而汽车企业积极应对,突破核心技术,分阶段走,先禁汽油,后禁柴油,逐步稳步过渡到油电混合动力和纯电动及燃料电池汽车。走更稳健的“不烧”之路。
今年10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为中国市场提出了“2.0版《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其中规划的目标愿景是到2035年,中国节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年销量将分别达到50%。其中,所有燃油乘用车将升级为混合动力,95%的新能源汽车为纯电动汽车。
今年11月初,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指出要坚持电气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到2025年,纯电动乘用车平均耗电量将降至12.0千瓦时/100公里,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新车总销量的20%左右。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将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
从协会和官方的角度来看,2035算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但无论是“2.0路线图”还是“《规划》”,都只是协会和官员的指导性意见,对行业的发展方向起到指导作用,而不是强制执行的时间表。与日本政府强制执行“不焚烧”相比,还是有些含蓄。
毕竟中国也是汽车生产大国,在每年的新车市场上,纯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只有5%,而且大部分都是燃油车。
早在2017年,国内业内人士就提出了研究燃油车禁售时间表的想法。这几年关于它的传闻很多,但直到今天官方还是没有明确的说法,说明决策难。去年5月,中国石油消费总量控制与政策研究项目在北京发布,《中国传统燃油车退出时间表研究》。基于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和排放目标,对燃料汽车的推出时间进行了分析和预测,提出中国有望在2050年前实现传统燃料汽车的完全退出,而私人汽车行业将在2030年左右完成这一目标。
虽然《禁燃时间表》在国内的推出还有一段距离,但是从官方指导和各种民间研究来看,国内《禁燃时间表》的截止日期应该是2035年之后,2050年之前。
和日本即将推出的《禁燃时间表》基本同步。
但是,中国要走“不烧”的路,肯定比日本更难更久,但我相信,难以下咽的“生米”终究是要煮熟的。
可以肯定的是,随着日语版《禁燃时间表》的推出,中文版《禁燃时间表》离我们也不远了。#日本#新能源汽车#王传福收藏
日本政府的信任
按照日本人“一根筋”的国民性和政府这次高调的表态,这件事极有可能会一直进行下去,最终得到比较满意的结果。
虽然当时全国的“禁烧”据说是一大锅“生米”,各方利益均衡,复杂的关系纠纷充斥其中,但在我看来,艺术家是大胆的,而且
首先,日本已经具备转型所需的技术储备。以丰田和本田为代表的日本,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这两个新能源普及的基石上,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特别是目前,“两边天”混合动力汽车在全球的销量极高。同时,氢能早在2013年就被日本政府指定为基本国策。从新能源产业结构来看,全面转型压力不大。
第二,在政府主导的汽车行业,日本相关部门和汽车企业的回应一直是最积极的。毕竟,作为一个二战后废墟重建的国家,日本政府在20世纪40年代末把汽车工业作为振兴的战略产业,制定了一系列的资金、土地、税收甚至地区保护政策。可以说,日本汽车可以在二战后迅速发展,最终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汽车工业国家,政府的主导作用首当其冲。因此,日本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和汽车公司一直有着良性互动的传统。
例如,在小目标公布后,日本工业部表示将在今年内拿出一个逐步淘汰传统燃料汽车的计划,而日本经济产业省则希望日本汽车工业在未来完全转型为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汽车,并将在几天内召集丰田、本田、日产和马自达等汽车制造商开会,讨论禁止销售新燃料汽车的具体时间和政策。
此外,从日本的销售情况来看,2019年国内乘用车销量约为430万辆,其中以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为主的燃油汽车和新能源汽车比例大致为64,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已经有了强大的群众基础。同时,日本政府也将电动汽车补贴从40万日元(约合2.5万元人民币)提高到80万日元(约合5万元人民币),以刺激电动汽车消费。
总之,日本的“禁烧”虽然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和困难,但与其他国家相比,日本无疑有着更好的基础和更可行的条件。
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启示
我们的邻国日本在汽车“不燃烧”等大型项目上领先一半。在其正式公布后,主管部门和汽车企业如火如荼,让笔者想起了之前比亚迪总裁王传福的尴尬。
王传福在公开场合多次提出“不烧”,却遭到了网上很多白眼和批评,甚至有人喊出了“卖拐一定要打断好人的腿”这种不和谐的声音。新能源车卖不出去的时候,宋Pro卖了之后,就有人吼王传福。“为什么不说不烧?”
看了这些评论,我觉得王传福心里百感交集。当然,有比亚迪作为新能源汽车龙头的“私心”,但也反映了“新能源汽车在中国推广难”的现状。
然而,新能源汽车本身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事实上,日本“禁烧”的操作也给了中国汽车一些实际的借鉴,即政府主导,出台扶持政策,而汽车企业积极应对,突破核心技术,分阶段走,先禁汽油,后禁柴油,逐步稳步向汽电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汽车过渡。走更稳健的“不烧”之路。今年10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为中国市场提出了“2.0版《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其中规划的目标愿景是到2035年,中国节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年销量将分别达到50%。其中,所有燃油乘用车将升级为混合动力,95%的新能源汽车为纯电动汽车。
今年11月初,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指出要坚持电气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到2025年,平均电力消耗
从协会和官方的角度来看,2035算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但无论是“2.0路线图”还是“《规划》”,都只是协会和官员的指导性意见,对行业的发展方向起到指导作用,而不是强制执行的时间表。与日本政府强制执行“不焚烧”相比,还是有些含蓄。
毕竟中国也是汽车生产大国,在每年的新车市场上,纯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只有5%,而且大部分都是燃油车。
早在2017年,国内业内人士就提出了研究燃油车禁售时间表的想法。这几年关于它的传闻很多,但直到今天官方还是没有明确的说法,说明决策难。
去年5月,中国石油消费总量控制与政策研究项目在北京发布,《中国传统燃油车退出时间表研究》。基于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和排放目标,对燃料汽车的推出时间进行了分析和预测,提出中国有望在2050年前实现传统燃料汽车的完全退出,而私人汽车行业将在2030年左右完成这一目标。
虽然《禁燃时间表》在国内的推出还有一段距离,但是从官方指导和各种民间研究来看,国内《禁燃时间表》的截止日期应该是2035年之后,2050年之前。
和日本即将推出的《禁燃时间表》基本同步。
但是,中国要走“不烧”的路,肯定比日本更难更久,但我相信,难以下咽的“生米”终究是要煮熟的。
可以肯定的是,随着日语版《禁燃时间表》的推出,中文版《禁燃时间表》离我们也不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