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汽车 > 新闻正文

不要只盯着朗逸,这些都是专车!

事情是这样的,自从K哥的一个朋友买了一辆宝来之后,他一整天都在我面前。

什么“终于闻到正宗的德国风味了!”,“开的比特供朗逸高一点~”。

U1s1,要不是知道他买车不容易,我早就一棍子打破他的梦想了。

Ps.4S店卖车随你卖,这样忽悠客户很有必要!

德源朗(德国原装朗逸)虽然是专车的代名词,但并不意味着专车只有德源朗可用。

其实除了速腾(国外叫捷达),所有国产大众紧凑型车都是特供的。

好家伙,现在是赛博朋克2077,有的人只知道德远郎(主要是怕你装逼丢脸)。K哥觉得科普很有必要。

首先我们来解释一下专用车,顾名思义,是海外车企根据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在当地开发的,只针对中国市场。

这种车最成功也最有争议的是朗逸,100%是“国产车”。

在SAIC R&D、SAIC制造、SAIC销售的整个过程中,沃尔夫斯堡(大众总部)最多领先一步。优点是专门为中国人设计的,同一个logo,比速腾大,比速腾便宜。需要什么样的自行车?

缺点,不想说老PQ34,安全性差,人机工程学差。

别把我扯进来,一切都可以商量。

谈完朗逸大师,K哥再举几个例子。你能想到它们也是专车吗?

1.歌颂CDX

没错,看似老实人讴歌,实则暗地里在特价!

其实海外的讴歌没有CDX。最小的SUV是RDX。

但在中国,紧凑型SUV显然更受欢迎,更实用,更便宜。(第一次这么清晰脱俗的说穷)

于是,“本田王”开始打自己宾至的主意,拉个皮换个发动机推向市场。

讴歌诚实的人,这个谜的设计就是简单地把“壳”写在CDX的脸上。

说到这,肯定会有朋友说,相比本田,讴歌在调教和驾驶质感上总是更胜一筹。

U1s1,是真的,不然为什么不在同一个平台上买宾至,靠“长安王”的logo呢?

然而,在同一个方向上,CDX和黑索今在驾驶质量上远远落后。K哥同时开了这两辆车,明显给人的感觉就是RDX才是真正的悼词。

至于CDX?呆在凉爽的地方。

2.马自达CX-4

都说“黑车不是黑马自达”,但这不影响K哥泄露CX-4的身份。

说马自达这种小厂不会花太大力气去开发专车是有道理的,很不划算。

同样如此。CX 4号刚在中国上市时被称为世界首映,K哥一度认为可以卖回日本。但是到现在我想多了,只在国内卖。

Ps。个人感觉海外有6缸马:如果我没有他,我希望他没有我!

CX-4使用与CX-5相同的平台,轴距和发动机相同,所以也可以理解为CX-5的coupe版本。

U1s1,老CX-4感觉挺惊艳的,有都市艺术的感觉

但是新款的车头太宽了,看不进去,也没有马自达应有的精致小巧的精神和动感!

预算差不多,还不如考虑下一代CX-30,全球款,二代魂设计。

还有一个新的内饰让钢丝车主羡慕!

3.别克GL8

如果说特种补给车里,朗逸喷的最多,那么GL8一定喷的最少。

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GL8是这个级别的老大,没有人!

特价?你一定是在诽谤!

但不管你信不信,GL8是中国100%的专车,最早的GL8是你更讨厌的换壳车。

第一代GL8 1999年国产,但1997年采用GMT200平台。

第一个用GMT200的人是雪佛兰Venture,不就是看车和GL8炸鸡吗?

没错,这个产品是GL8的原型。通用在Venture的基础上制定了别克标准,并在国内生产。综合得分只有4星,耐撞性和维修性P(差)。a柱在正面25碰撞中弯曲。

中国专门供应汽车也就不足为奇了。

5.本田皇冠路

除了GL8,官道也是专车行业之王,甚至培养了弟弟东本UR-V。

与一般的套管特供不同,官道的平台在本田本身找不到出处,而广本是无法单独开发一个平台的。

所以广本把目光投向了讴歌上一代的RDX,底盘相似度和RDX都很高。

这也说明皇冠路的路控还不错,转弯灵活,高速稳定。

再加上专门为中国市场设计的“五大”后排,空间简直变态。谁不想要能自由活动的后排?

另外,看了上一代RDX和官道的外观,两者有相似之处。

至于广本为什么不从悼词上吹技术,主要是怕拉下悼词脸。

看过这五款车,其实可以发现专车并不是绝对的贬义词,还有一些竞争车型。

专用车还有一个缺点,就是技术和平台普遍陈旧。想开最新技术的新车,就得考虑全球车型。

斯巴鲁:我还有机会吗?

如果你也喜欢车内容,别忘了表扬和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深入实用的车内容,无论是吐槽还是推荐,我们都坦诚地给出了自己的想法。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