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汽车 > 新闻正文

吉利和长安、一汽、长城、比亚迪等。建立“动力系统联盟”!

12月10日,中国汽车行业发生了一件大事。看了一个星期后网上的报道,感觉可能是这件事的重要性被低估了。

同日,中国内燃机行业协会乘用车动力总成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乘坐俱乐部”)在宁波成立,共有SAIC、一汽、东风、长安、吉利汽车、长城、比亚迪、清华、同济、Xi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吉林大学等中国汽车行业黄埔军校67家会员单位,以及国内知名的汽车R&D机构和知名零部件公司。

官方声明称,游乐会受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委托,67家会员单位联合提出吉利汽车牵头成立,旨在推动乘用车动力总成协同创新。

日美通过产、学、研的顶层合作打破私企与国企的界限并不少见,但在中国汽车行业却从未见过,尤其是民营汽车公司吉利汽车(Geely Automobile)率先。

结合国务院最近发布的新版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不难看出,赛会成立的背后,是中国汽车技术路线的调整,是中国试图打破日本企业在混合动力领域的垄断地位,使中国本土汽车在未来15年甚至30年内具有领先的竞争优势。

官方数据显示,首骑协会主席为宁波吉利罗友发动机零部件有限公司,副主席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隶属于SAIC)、蜂巢一创科技有限公司(隶属于长城)、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67个成员单位的名单见下表。)

类似的联盟在日本、美国和欧洲并不少见。往往是从政府对国内汽车行业竞争力的考虑出发,让处于敌对竞争中的国内企业共同攻克代价高昂的核心技术,共享成果,差异化产品。

就像第一次和第二次石油危机之后,省油的日系车在美国变得非常流行。为了抵御日本汽车攻势,克林顿政府于1993年开始实施新一代汽车合作计划,掀起了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热潮。2001年,小布什政府启动了一项自由合作的汽车研究计划,重点是氢燃料电池汽车,试图绕过内燃机,直接开辟新的技术路线。2008年奥巴马政府上台后,通过研发、补贴、排放限制等措施,带领美国汽车业将重心转移到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上。

日本汽车公司合作更加频繁。2010年,本田、丰田、日产、铃木、三菱、大发、马自达和富士重工-斯巴鲁等八家日本汽车公司宣布成立汽车内燃机研究协会AICE。该联盟的目标是在2020年左右将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提高30%。

2016年,包括丰田、本田、日产和三菱电气在内的15家日本汽车公司联合推出了一个项目,旨在设计新一代移动测量系统(MMS)。以2020年为目标,日本工业界和政府将齐心协力,与美国和欧洲的自动驾驶技术展开竞争。

然而,在中国,R&D的汽车公司大多处于孤军奋战的状态。因为中国自己的汽车工业起步较晚,企业的技术和资金实力相比跨国公司非常薄弱,自身争斗的结果就是资金和资源的低效使用。另外,我国产业政策多变,企业技术方向不断调整,也存在一些浪费和失误。

2008年,科技部率先提出中国汽车工业要在新能源领域赶超曲线。10年来投入大量资金补贴企业研发,但目前的结果表明,这条曲线可能无法建立。基于实际市场需求,最新版本的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重新定义了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的地位。《节能与新能源技术路线图2.0》指出,到2035年,所有传统能源汽车都将转化为混合动力汽车,混合动力和新能源汽车各占50%。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和节能汽车将同步发展。

从行业数据分析,当混合动力系统发动机热效率达到40%以上时,其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水平将与纯电基本相当;从使用场景来看,混合动力对电力的依赖相对较低,使用方便,更适合城市、长途旅行等各种场景。结合中国复杂的气候条件和道路条件,发展混合动力更符合中国国情。从中长期来看,混合动力技术路线将是所有汽车制造商的主要方向,混合动力汽车将长期成为市场的主流,呈现出从微混合动力到强混合动力的发展趋势。

然而,在此之前,许多原本在R&D从事混合动力汽车的中国汽车公司在政策的指导下放弃了混合动力技术的研发。与此同时,日本公司继续增加对混合技术的投资和商业化,这几乎具有垄断性的技术领先地位和竞争优势。

在这种背景下,让我们来看看奥运会的成立。它在第一阶段的目标不言而喻。——将回归更务实的HEV混合动力路线,汇聚中国各大企业的资源和实力,克服技术困难,打破日本企业在混合动力技术领域的垄断地位。

吉利为什么领先?

为什么是吉利带头而不是国企?

说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国有企业一直满足于与外国公司合作,躺在外国汽车公司的身上,以实现市场效益的最大化,但没有专注于发展独立乘用车,这是不礼貌的。最极端的例子有东风汽车、华晨汽车等。这些每年享受数十亿甚至数百亿利润的合资企业,却把自己的生意搞得一塌糊涂。相反,没有利润牛的吉利汽车在残酷竞争的丛林中找到了出路,成为中国汽车企业中规模、技术和商业模式的领导者。

经过十多年的研发经验,吉利汽车拥有完整的动力总成开发能力,拥有从前瞻性技术研究到仿真、测试、电控、NVH等行业领先的系统解决方案。并成功开发了三代动力总成产品,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下一代更高效的动力总成产品即将推出。

在新能源领域,吉利拥有100多项核心专利技术,包括新能源-48V、新能源-HEV、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电机、电子电气架构等。打造底层架构技术,实现中国真正100%自主研发的新能源技术体系和解决方案。

目前,吉利的混合动力产品主要涵盖48V BSG高性能动力、HEV、PHEV等混合动力解决方案。混合动力产品已搭载14款车型出口海外,并应用于欧洲等海外地区的高端车型。

吉利汽车是第一个投资研发48V BSG混合动力技术的品牌,也是第一个实现BSG量产的中国自主品牌。自2018年以来,

博瑞(参数|图片)GE成为吉利首款搭载48V BSG轻混技术的旗舰车后,搭载48V BSG混合动力技术的MPV嘉基(参数|图片)和运动型SUV星月(参数|图片)相继上市,搭载48V BSG混合动力技术的车型覆盖了轿车、SUV和MPV三大产品线。

同时,吉利积极部署开发混合动力/PHEV混合动力技术。吉利实现了超深米勒supe的首次应用

吉利正在开发新一代混合动力专用动力总成平台,指示热效率达到49.5%,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在开发过程中更加关注用户的真实工况,尤其是城市拥堵的路况,覆盖了MHEV/HEV/PHEV/REEV的各种混合动力技术路线,以达到更好的节能效果和更强的动力性能。同时,吉利将聚焦全球市场,与戴姆勒合作开发下一代高端混合动力系统。双方合作伙伴都将高效动力系统技术作为当前汽车行业转型的核心之一,该领域的技术将加速向零排放旅行的转型。

今年9月,吉利全新纯电动架构——SEA正式上线,广阔的SEA支持的电气化进程全面推进。同时,吉利将继续发挥其在内燃机方面的高效、轻量化、智能化的技术优势,大力发展高端节能汽车。

“未来的汽车市场一定是一个强强联合的时代。如果单打独斗,汽车厂商很难打赢这场战争。我们必须改变思维模式,通过与同行结成联盟、抓住机遇、依靠协同和共享,帮助我们达到技术制高点。”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在2018年吉利汽车收购戴姆勒股份时表示。

李书福意味深长地说,他希望看到,随着中国企业逐渐走出国门,它们能够平衡国内和国际市场,共同开发和整合全球资源。“我一直在思考吉利如何能够从新的起点,以更好的方式继续发挥。优势,成为植根中国、面向世界的全球性企业,以帮助中国汽车产业向价值链上游延伸。”

中国汽车企业未来想站在世界汽车舞台上。中国要想从汽车消费大国变成汽车工业强国,必须依靠龙头和龙头企业的合作,而不是单干。吉利在团结连横上的动作会越来越大,朋友圈也会越来越大。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