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卡车品牌纷纷强势进入
斯堪尼亚在中国投资设厂,以先进技术落户中国,无疑给当地卡车厂商带来压力。但我担心越来越多的“斯堪尼亚人”会走这条战略路线,在中国国内市场扎根。
原因很简单。在民用汽车销售低迷的背景下,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0年1-10月,中国卡车累计销量386.6万辆,同比增长24.1%,其中重型卡车销售火爆。一些智库预测,未来五年,中国的市场份额将占全球中重型卡车市场的40%。
斯堪尼亚来的时候,他们不仅觊觎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还得益于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进一步自由化。今年6月,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发布《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0年版)》,放开商用车制造外资股比例。
这无疑为国外卡车品牌在中国投资建厂扫清了障碍。受此以及市场需求旺盛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斯堪尼亚”将通过新工厂、股权收购等方式落户中国并扎根。恐怕中国的卡车制造商将进入一个与国内外资竞争的时代。当政策壁垒搭建的壁垒崩溃时,价格、技术、售后等因素将主导未来市场。总之,谁性价比高,谁就成为赢家。
斯堪尼亚的到来对中国卡车市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预示着国外卡车品牌将陆续强势进入。
在中国的卡车市场,未来外资和合资卡车品牌的比例会逐渐增加,本土卡车厂商在引进外资技术或战略合作伙伴方面也会变得更加积极主动,甚至不排除像家用车市场一样,纯破碎的自主品牌会变得“有压力”。国外品牌求长远布局
对于国外品牌来说,在国内设厂直接生产卡车销售的第一个好处就是没有进口税。目前,中国对进口汽车征收的关税率约为25%。如果完全在本地生产,很明显,免除关税可以大大降低外国品牌的售价,使它们在中国市场上的售价更具竞争力。
但由于国外品牌的卡车价格远高于国内品牌,即使比现在便宜1/4,也不会有价格竞争力。
更重要的是,在工厂成立之初,国外品牌的汽车零部件主要依靠进口,而且这些零部件还会被征收关税,所以至少在短期内,国外品牌不会在价格上过于宽松,但仍然注重性能和质量,保持高价出售。
斯堪尼亚计划在中国建立一个年产5万辆的重型卡车工厂,该工厂将于2022年正式投产。斯堪尼亚还投资建立了一家重型卡车电池制造厂,旨在通过当地供应商的快速发展和发展,实现80%的国产化率。
通过投资配套产品工厂或与本土企业合作,逐步扩大本土供应在供应链中的比重,国外品牌确实会起到降低关税和提高效率的双重作用,国外品牌也有可能降低产品价格。
到时候国产卡车品牌可能真的会遇到强敌,价格优势对产品销售的带动作用会不断减弱。虽然“斯堪尼亚”的初始国产化率会相对较低,但从长远来看,五年后会出现价格效应,在长期布局的帮助下,国外品牌的降价会成为一种持续状态,逐渐侵蚀本土卡车厂商的竞争力。
这也提醒了当地卡车品牌,他们必须为和平时期的危险做好准备,并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当竞争对手的价格接近自己时,自己的产品质量也要接近竞争对手,才能在竞争中保持主动地位。国外品牌强势进入,让卡友受益
对于卡友来说,卖家的市场是
外资进入政策放开之前,国内卡车市场属于国内竞争,各厂商试图以自己的技术和价格为基础争夺性价比。没有“强敌”的干扰,现有的市场领导者必然会变得惰性,国外先进技术无法进入。也许整个行业的认知水平目前仅限于几个厂家或者比例较高的车型。
国外品牌带来了新技术,新硬件。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外品牌的卡车在中国驰骋,产品的寿命、安全性、驾驶体验将与国内品牌形成鲜明对比,刷新卡友的概念,让市场做出公正的判断。
所以卡友可以是剧院里吃瓜的人群。随着国外强者的到来,不降价就没有竞争力,本土品牌技术不先进,也面临被淘汰的风险。(文字/卡号。李子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