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作为“最漂亮的大众汽车”,新大众CC近期上市再次引起市场和消费者的强烈关注。虽然“壳变迈腾”的声音时有所闻,但并不影响粉丝对它的热情。大众CC的成功在于,它卡住了“个性中级车”这个小众,而不仅仅是靠脸吃饭。】
作者|一页书,编辑|窝子
经过几个月的市场升温,2021款大众CC终于在最近上市。新车外观和内饰稍作调整,首次推出狩猎车。之后,新CC家族在云南大理举办了全国专业媒体试驾。他们以“遇见限量版生活”为主题,在洱海、苍山、风车场、大理古城、西洲古镇等亚洲文化十字路口体验古都的同时,探索品牌魅力,寻求CC家族的品牌智慧。
汽车市场一直有一种说法,做不好车的厂家没有前途,b级车是汽车市场的关键车型。这个竞争激烈的细分市场有很多高手,比如大众帕萨特、丰田凯美瑞、本田雅阁、日产天籁、别克君越等。都像狼一样。国产或者其他品牌的小众车型很难在这里立足。
但大众CC是个例外。说到销量,这款车吸引力不是很大。2020年,大众CC月销量从未超过4000辆,最近两个月甚至跌破2000辆。但说到人气,并不比一线b级车低。流线型的车身,低矮的车头,独特的无框车门,令人难忘。虽然迈腾被诟病“换壳”,但它有着独特的魅力。
这可能就是大众CC成功的地方。b级车市场上的几款主流车型虽然在设计上千差万别,但主要是由沉稳大气的风格组成。大众CC将自己定位为B级车,为消费者展示了另一种个性化风格。在年轻消费者日益成为b级车主要购买者的背景下,其年轻灵动的外观非常讨喜。
随着这款新车的推出,大众CC也首次推出了全功能的狩猎版,是主流B级车中唯一的一款。巧妙的前置,修长的车身,倾斜的D柱,看起来动感十足。猎车上市再次强化了大众CC的个性化基因。
当然,作为一款B级车,大众CC不仅仅是靠脸吃饭。其实主流b级车拥有的一切都不缺。
新款大众CC车身长度为4865mm,属于B级车的标准车身。同时其轴距达到了领先的2841 mm,B级车在尺寸和空间上普遍注重大气和稳定,这也是大众CC的立足点。毕竟单纯的高价值不足以撑起这么受欢迎的车。
在中国汽车市场,除了吉利国产,主流顶级汽车厂商都是以B级车为主要车型。b级车往往整合汽车厂商的各种核心技术,通过丰富的功能和配置打开与其他车型的差距,大众CC也深知这一点。
LED大灯、30色环境灯、真皮座椅、无线充电、方向盘换挡、座椅加热、汽车空气净化器都是大众CC的标配。在座椅功能方面,所有新车都支持4向高度调节和4向腰部支撑。无论是舒适性还是便利性,大众CC都达到了B级车的一流水平。
动力性能好也是主流B级车的标准。大众CC配备2.0T涡轮增压发动机,搭配7速双离合器变速箱,最大扭矩350 Nm。对于消费者来说,大众CC不仅设计更年轻,而且有主流B级车的基础,魅力真的不一般。
随着近年来网络经济的发展,“生态位”的概念越来越流行。在很多细分市场,一个产品一旦占据了一定的利基,后来者和挑战者就很难立足。这样的例子在实际的市场竞争中很常见。
较早接触互联网的人应该对“卡位”现象比较熟悉。著名的hao123导航网站最初是由小县城网吧管理者的创始人李兴平以“手工”方式创建的。它几乎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却有一种霸气的“学我死”。已经成长为互联网巨头的腾讯,在占领了即时通讯的生态位后,几乎垄断了即时通讯市场。
在汽车行业,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在商用车MPV市场上,别克GL8长期骑虎难下,长期占据细分市场榜首;丰田埃尔法在豪华MPV市场把被人们嘲讽的“大货车”卖成了奢侈品;近年来在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广受欢迎的五菱洪光迷你电动汽车也因其在细分市场的领先地位而大受欢迎。
大众CC其实也是同样的发展道路。个性化的B级车属于B级车的细分市场,其市场容量无法与其他车型相比,但客户忠诚度极高。大众CC很好的占据了这个位置。个性的B级车听起来很简单,但是大众CC的先驱之后,这个领域就没有像样的挑战者了。
但这也限制了大众CC销量的进一步扩张。大众CC专注返老还童。这几年年轻消费者的出现确实能给“个性化B级车”市场带来理论上的增量,但这种增量带来的能量不足以支撑大众CC销量的上升。在大众CC的头上,有来自奥迪A4L、宝马3系、奔驰A级等几座大山。消费者很容易产生“我为什么不用这些钱买BBA”的想法。目前,品牌影响力的差异基本上没有解决方案。
可以说,相对于动力、配置、安全性能,个性化、年轻化并不是真正的硬性要求,这也使得大众CC的月销量难以达到5000辆以上。这是一个过于狭窄的市场,既限制了后来者,也限制了大众CC本身。
未来既不太坏也不太好。在汽车市场不确定的未来和电气化浪潮的冲击下,大众CC所在的细分市场难以拓展。虽然新增了猎杀车,但新车的主要任务还是守住自己的根据地。毕竟,人们还没有看到新大众CC在电气化方面做出多少努力。
复习
事实上,大众CC近几个月销量一直在下滑,月销量不足2000,很难与“主流”接轨,但其他品牌还是很难打入这个细分市场。在可预见的未来,个性化中型车市场仍将是大众CC一个人的狂欢。这个现象值得思考。在未来的汽车市场上,当汽车的性能成为一个不需要太多衡量的维度时,设计及其品牌所创造的文化内涵正成为支撑一个细分市场的重要力量。所谓靠脸吃饭只是表象。真相在于,它所创造的品牌调性契合了消费者的生态态度,成为一种感性选择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