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人在看,点击右上角添加‘注意’]
点击蓝色单词跟随我们
车主将车辆开到充电桩泊位,系统自动识别绿色车牌,降低地锁,专门用于停放新能源车,避免占用燃油车;车主将充电枪插入车内,手机扫描充电桩的二维码,意味着车辆充电很快;收费完成后,车主可以直接在手机上电子支付费用;停车位旁边,一字排开DC充放电机和交流有序充电桩,让电动车发挥动力电池的储能特性,参与电网调峰.
这是记者在与第三届(2020)中国城市能源转型峰会、第二届分布式能源生态论坛嘉宾一起参观上海嘉定汽车城EV-AI智星港时看到的,这一幕已经成为智星港标准充电示范站的正常运行。
上海嘉定汽车城EV-AI智星港位于第一个电动汽车国际示范区和全国智能联网汽车试点示范区(上海),占地2平方公里,由示范运营中心、试驾中心、未来交通中心、智能能源中心、注册服务中心组成。
EV-AI智星港智能充电试点,其中智能能源中心包括电能光储、充换能、氢能三个能源站,整合了国家电网智能充电上海示范试点、上海新能源汽车数据监控平台、充换能设施等。通过不同供能模式和应用场景的演示和现场体验,构建最前沿的智能能源展示系统。
工作人员向来访者介绍了数据中心
在智能能源中心,上海新能源汽车公共数据采集与监控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数据中心”)平台正在有序运行。
记者在数据中心的蓝色大屏幕上注意到,代表车辆的图标已经被上海地图覆盖。新能源汽车的统计数据可以在大屏幕上实时显示。联网车辆总数39.2万辆,在线车辆5.9万辆。有13,000辆汽车正在充电.地图上不同颜色图标的车辆代表不同的运行状态,要么行驶,要么充电;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等不同动力类型的汽车也直观地反映在地图上。放大地图,点击任意车辆图标,显示图标所代表的车辆的品牌、数量、里程、剩余电量等信息。
这是国内第一个新能源汽车本地数据平台,也是目前新能源汽车数据访问量最大的本地监控平台。目前,上海所有新能源汽车的行驶和充电数据,包括智星港,都已接入数据中心平台。
数据中心收集和监测上海市新能源汽车相关的公共数据,对进入上海市场的新能源汽车运营数据进行必要的收集、监测和分析,为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政策制定和评估以及支持全市基础设施网络规划提供决策和参考。
“数据中心对外开放,可以提供脱敏数据库,可以和汽车公司、大学进行联合研究。”据数据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上海智能联网汽车数据中心也在建设中,有望与现有数据中心对接,采集智能联网汽车上路数据,融合多维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为新能源汽车在上海的推广应用提供更好的数据支撑。
编辑|齐晨曦
本文是《中国城市能源周刊》的原创推出,授权后才能转载。联系010-65369458或直接在后台留言。
我猜你想要
2019年3月4日正式上线。全彩,双周刊,每期4页,每周一出版,《中国城市能源周刊》分发。通过行业组织与权威媒体互动的平台连接,专业的舆论引导,打造城市与能源的舆论高地,引领城市能源转型走品牌之路。逐步形成集报纸、网站、微信为一体的媒体新闻载体。
微信官方账号:中国城市能源周刊
龙按下二维码跟着我们
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中国城市能源周刊,发送的内容不代表平台立场。
国家能源信息平台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