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已经成为消费者买车时最关心的因素之一。因此,各大厂商一方面在不断提高车身用高强度钢的比例,另一方面也在应用更安全的新材料。比如奇瑞新能源就采用了聚合物复合挡泥板。那么,这种高分子复合材料和钢板谁更耐撞呢?谁能更好的为车主提供安全?
聚合物复合VS钢板谁更耐撞
12月18日,奇瑞新能源举行眼见为实对比测试。测试内容其实很简单,就是从三米高的位置向两个车身挡泥板投掷两个相同重量的铁球,其中一个和大多数车一样是钢板的,另一个是奇瑞蚂蚁上特有的高分子复合挡泥板。
重量为4kg的铁球打在绿色钢制挡泥板上时,钢板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凹陷,就像大多数车辆碰撞后一样。
当同样重量的铁球击中红色聚合物复合挡泥板时,一个神奇的场景发生了。甚至在撞击的一瞬间,红色的挡泥板就被深深的凹进去了。
但铁球弹开后,整个挡泥板迅速恢复,不仅没有任何凹陷,肉眼也看不到任何撞击的痕迹。
如果你曾经遇到过擦伤或者轻微碰撞,应该能很快明白这两个结果是什么意思。
在前一种情况下,被撞进凹陷的钢板的油漆表面已经损坏。如果不及时处理,经过一段时间的风雨,会有生锈的危险。即使你马上花时间去做钣金和喷漆,也不可避免的要花一大笔钱。
但是如果你开奇瑞蚂蚁,这一切都不会发生。复合材料的翼子板会像这次测试一样完好无损,没有生锈的隐患,也不需要维护。对于很多车主来说,这项神奇的技术无疑可以称之为“砸克星”。试想一下,如果未来道路上的大多数车辆都可以采用这种车身面板,那么占交通事故比例非常高的追尾、砸车等低速事故,处理起来会方便很多。
这种高分子复合材料除了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能和耐腐蚀性外,还有很多其他的优点,比如过去需要组装的很多部件可以直接集成在一起,降低了工艺和制造成本,不再需要像钢板一样复杂的高能耗、高污染的电泳工艺,可以在节约能源的同时减少环境污染。
但与这些相比,这种材料更重要的一个优点是重量轻。
通过使用大量的复合外覆盖件,大蚂蚁与钢覆盖件相比,重量减轻了10%-20%。再加上全铝车身等轻量化技术,大蚂蚁的轻量化水平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同级别纯电动车相比,轴距2800mm的大蚂蚁重量只有1760kg。对于努力挤压电池电量以提高电池寿命、缓解消费者焦虑的新能源汽车来说,这意味着电池的能量可以更多地用于推动车辆前进,而不是消耗在自身的自重上。
由于“轻”的重要特性,聚合物复合材料已被许多超跑制造商采用。例如,跑车品牌如讴歌的NSX和阿斯顿马丁已经使用聚合物复合材料来减轻他们自己的超级跑车的重量,但当然它们不是为了节省燃料,而是为了更快的运行和更短的制动距离,但这些超级跑车的价格为数百万美元。
事实上,尽管聚合物复合材料有很多优点,但过去从未飞入寻常百姓家。原因是成本太高,所以就像全铝车身一样,只有豪华甚至超跑的品牌才能承受这项新技术。但是奇瑞新能源是怎么把这些高科技应用到一辆只有15万左右的中型SUV上的呢?新能源技术20年
如果你关注一下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尖端技术,你会发现全铝车身技术和高分子复合材料出现在大蚂蚁上已经不是第一次了。@LIFE平台第一款已经在销量超过15万台的eQ1小蚂蚁上搭载了这些技术。当然,更让人惊讶的是,小蚂蚁带着这些技术是有代价的,所以奇瑞不得不提20年来在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的技术积累。
奇瑞成立不久,就把目光转向了当时还处于起步阶段的新能源汽车技术。1999年,奇瑞组建了中国最早的“清洁能源汽车项目团队”,开始了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前瞻性研发。1999年11月,奇瑞开始承担全铝车身国家科技项目。经过十年的技术积累,奇瑞于2010年正式成立新能源汽车科技公司,四年后上市首辆纯电动汽车。
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产业化的过程中,奇瑞敏锐地意识到,由于续航焦虑的存在,轻量化将成为未来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发展方向,而铝材技术和复合材料的应用将成为轻量化的关键技术,因此大量的R&D资源将被导向这两个“技术树”。
比如在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研发过程中,奇瑞新能源工程师克服了一系列技术难题,发明了复合门盖总成等新结构,率先将先进的工程/改性塑料从一般结构件拓展到性能要求更高的覆盖件。针对大载荷条件下屈曲性能不稳定和疲劳性能差的问题,工程师们还发明了大尺寸聚合物覆盖件和型材等的卡扣连接方法和结构。
2020年,奇瑞新能源启动“R&D关键技术装备及铝基轻质新能源乘用车短流程制造”项目,获“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作为典型案例,第一个封闭截面多腔铝型材框架和聚合物复合材料外部零件也被写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年度评估报告2019》。本评估报告受国家制造动力战略咨询委员会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评估,对整个新能源行业具有重要的引领意义。
可以说,没有20年的技术跟踪和不懈的研发努力,这些技术成果是不可能实现的。
总结
特斯拉S型的铝车身一度备受争议,外界认为其安全性值得怀疑。但后来的事实证明了马斯克的远见,铝车身成为新能源汽车首选的车身材料。今天,奇瑞新能源推出高分子复合材料面板,无疑是汽车车身材料上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一步,也将引领车身材料的新潮流,为消费者带来更安全、更低的维护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