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汽车 > 新闻正文

刘兴亮|丰田将成为汽车行业的诺基亚?

正文:刘兴亮01

近日,日本新任首相菅义伟宣布,日本将于2035年禁止销售燃油汽车。

一石激起千层浪。

这一举动意味着世界汽车生产大国日本只有15年的时间来销售燃油汽车。02

现代汽车是由德国人卡尔奔驰于1879年发明的。从141年前开始,似乎已经走过了一个半世纪的汽车发展史。然而,从人类历史的角度来看,这只是轻轻一指。

德国人发明汽车25年后,日本人吉田信太郎于1904年在日本建立了第一家汽车厂——东京汽车厂(现五十铃汽车公司),3年后,制造出第一辆日制汽油车“太古力1号”。之后,日本出现了很多汽车工厂。日本汽车工业引爆。

二战后,日本汽车工业从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发展迅速。

1967年,日本超越德国成为第二大汽车生产国,国内汽车销量首次突破百万辆。

1970年,日本国内汽车销量达到238万辆,平均每千人拥有汽车170辆。与1950年相比,增长了近60倍。

1976年,日本汽车出口量达到250万辆,首次超过国内销量。

1980年,产量首次超过1000万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

长期以来,丰田在全球汽车销售中占据主导地位,不可动摇。03

一个以出口汽车在全球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国家,为什么要宣布禁止销售燃油汽车?

这恐怕要用电动车的发展来解释了。

电动汽车有着悠久的历史,在20世纪90年代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特斯拉的出现,电动汽车开始进入普通人的消费领域。电池技术的突破意味着人们不再担心续航里程、充电时间、行车安全等问题。但是可以在不排放碳的前提下开车,不需要花钱加油,而且只有充电。

无论如何,它更科学,更环保,当然也更划算。东西半球国家投入巨资启动电动车研发创新,各种概念车纷纷进入人们的视野。一时间,传统汽油车的替代迫在眉睫。但没那么简单。

日本是一个岛国,长期受到能源短缺的制约,工业时代的国民经济在全球供应体系中无法自给自足。日本在关系国计民生的能源问题上一直有自己的逻辑。

日本是一个有永久危机感的国家,特别善于学习,经常适应变化。在历史上,我向中国学习了很长时间,但工业革命后,我把目光转向了西方,不一会儿,我从一个落后的东方小国跃升为世界工业强国。

日本不是能源出口国,而是能源进口国。日本要想保持经济顺差,就必须依靠更尖端技术带来的优秀产品出口。这意味着两个基本问题。第一,日本需要国外能源,所以他们特别注重节能;第二,在节约能源的前提下,要有一份别人没有的工作,把一堆来自不同国家的原材料加工成优秀的工业成品。在这方面,他们是成功的。

但是,这种成功的前提仍然包含着伴随着能源短缺的危机感。

日本燃油车最大的优势也是从节能的角度带来的。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中,日本车刻意追求的节能低排量瞬间打开了国际市场,受到广大民众的热烈追捧。毕竟,如果你口袋里没有多少钱,汽油又太贵,每100公里的油耗就能诱人。05

如今,随着美国新能源汽车革命的突破,引发世界新一波能源革命,日本传统汽车制造业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

俗话说,危机也是机遇。这恐怕是一向善于变通的日本政治家所熟悉的。政府干预市场的手段很快就出来了,但是在传统汽车厂商中引起恐慌,这也是有道理的。

面对日本政府禁止销售燃油汽车的做法,丰田汽车总裁丰田章男不能保持沉默。

“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我们将无法在日本制造汽车。”12月17日,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总裁丰田章男严厉批评了日本首相菅义伟领导的日本政府推出的“20世纪30年代燃料汽车脱碳”政策计划。他不仅担心环境问题,还预测这将瓦解传统的商业模式。众所周知,丰田汽车是全球最大的承运汽车公司之一,年销量可超过1000万辆。然而,丰田章男作为日本汽车工业协会主席发表了这一声明,这显然代表了整个汽车工业对这一政策的不满和抵制。

为了推动电动汽车的普及,日本政府进行了一系列联合行动。其目的是让日本在新一轮能源革命中脱颖而出,继续保持汽车大国的地位。尽管它触及了传统燃料汽车的痛点,但作为全球最后的手段,这似乎是一个好举措。任何新事物的诞生都伴随着旧世界的痛苦。06

如果你不能适应变化,在创新的步伐上懒惰,那么你必然会被淘汰。对此,肖鹏汽车董事长隔空回应,称“丰田是汽车行业的诺基亚。」

这个比较是否合适。从当年诺基亚的命运来看,技术革命带来的破坏性能量,往往是那些坚守传统的人无法预料的。2014年4月25日,微软宣布正式完成对诺基亚的收购。在发布会上,当时的诺基亚CEO留下了一句话:“我们没做错什么,但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输。」

诚然,诺基亚在前智能手机时代是移动通信领域的超级巨头,它的销量、配套的通信基础设施、通话质量都甩出了很多其他手机。巨大的成功蒙蔽了当局的眼睛。当其他人投身于新技术领域的研究时,他们无法跳出固有的框架,只能在缓慢而僵化的改进中等待死亡的结束。

那么,丰田的掌门人对日本政府干预政策的反应是不是和诺基亚很像,也卡在了自己的思维框架里,不愿意跳出来重新上路。也许这个代价太大了,但是面对历史潮流,又有多少人能抵挡得住呢?

新能源汽车的趋势不可阻挡。即使是未来的汽车,也不会靠充电桩充电,而是在一点点阳光照射下,不知疲倦地奔向世界的尽头。使用产品的人在决定历史趋势。低碳、节能减排当然有光明的前景。

也许很快就会到来。至于创新的破坏力,它对传统产业结构的影响必然会影响到一些人的生活,但这并不是创新的错。

现在电动车的概念越来越投机,当然有资本运作的痕迹,但是没有大趋势的推动和大部分人的认可,投入资本的时候并没有太大的噪音。

现在看来一切才刚刚开始。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