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NASDAQ:TSLA)在加入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当天收到了苹果(NASDAQ:AAPL)不友好的“礼物”。
外媒周一晚间详细披露了苹果电动车项目Apple Car,称计划2024年投产,可能搭载自主研发的突破性电池技术。消息人士称,电池通过独特的单电池设计,可以大大降低电池成本,提高车辆续航里程。
周二,特斯拉“入驻普”第二天,电动车巨头跌1.5%;苹果上涨近3%。
苹果为什么盯上电动车?
事实上,多年来一直有传言称苹果将加入电动汽车领域的竞争。苹果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团队,项目正在开发中。但从零星的裁员转型报道来看,这个计划似乎缺乏方向,这也证明了汽车确实是技术巨头们无法轻易颠覆的领域。
所以,当媒体报道苹果早在明年9月发布产品之前,就已经通知台湾、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等汽车供应商提高零部件产量时,苹果就有了2024年交付自驾汽车的计划,关于电池技术的报道确实属实,就连苹果粉丝和投资者也对这个乐观的时间表有些惊讶。
众所周知,汽车行业烧钱,利润率远不如智能手机行业。以大众为例。在过去的十年里,大众在工厂和设备上的支出已经接近1800亿美元,而苹果同期的支出约为1000亿美元。根据S&P全球市场情报数据,全球前十大汽车制造商的平均毛利率为15%,而苹果为38%。
但是特斯拉的成功对于其他科技巨头来说可能是一个巨大的诱惑。作为全球最有价值的汽车制造商,特斯拉的股价是2021年预期销量的13倍以上,而苹果只有6倍;一年前特斯拉三次,苹果四次。
更高的估值意味着投资者预期更高的利润率或增长率,或者两者兼而有之。许多华尔街看涨特斯拉的估值模型预测,该公司将占据电动汽车约20%的市场份额,到2030年,电动汽车将占所有新乘用车销量的20%至30%。
而且对于苹果来说,今年上涨超过78%后,其股票市盈率达到了33倍。考虑到消费电子市场很难找到新的增长点,不难理解苹果是在把自己的芯片押在电动汽车领域,这个领域还有广阔的增长空间。
特斯拉和苹果今年的股价走势
特斯拉短期内最大的负面因素
马斯克曾质疑苹果制造汽车的能力。2015年,马斯克说:“相比手机或智能手表,汽车非常复杂。你不能直接去找富士康这样的供应商说:帮我造个车。”
但是在现在这个时代,汽车的品牌和生产是可以也应该分开的。国内威来汽车(NYSE:NIO)将生产外包给江淮汽车。据彭博社报道,一个几乎没人注意的消息是,富士康也在进军汽车领域。富士康在10月份推出了自己的驾驶模式汽车平台,该平台将适用于任何制造商或品牌汽车。
当然也没有苹果聘请富士康为其生产汽车的消息。事实上,苹果要到2024年才会上市。无论是哪个分析师,都很难对即将到来的iCar有非常准确的看法,有些只是猜测。
苹果无疑有资本,有人才,有成熟的硬件设计,有生态系统。摩根士丹利认为,这是未来汽车行业成功的“关键因素”。Evercore ISI的分析师也承认,苹果的软件/电子背景使其成为汽车制造商的理想合作伙伴。而且,如果苹果在电池技术上有所突破,可能是汽车生产的终极驱动力。电池成本毕竟是电动车的“生命之门”,虽然这位分析师质疑苹果为什么要进入这样一个“利润率低、资金密集”的领域。
直到2024年正式投产交付,苹果在造车方面面临的不确定性还是很高的。而且成功造出一辆车后,对传统汽车厂商的影响可能会比特斯拉更大。但可以肯定的是,短期内,苹果汽车的研发可能会成为特斯拉最大的负面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