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召回5辆M2汽车,因装配错误或部件断裂导致燃油溢出
在这方面,宝马将免费检查受影响车辆的燃油喷嘴是否配备了去耦元件。即使只有一个燃油喷嘴缺少去耦元件,宝马也会更换所有燃油喷嘴的去耦元件和密封圈,并额外更换燃油高压燃油轨,以消除安全隐患。未售出的车辆将在缺陷消除后出售。
出租车行业联盟呼吁继续对滴滴优步进行反垄断调查
根据《反垄断法》,市场监管总局查处了阿里巴巴投资有限公司收购银泰商业股权、文悦集团收购新力传媒股权、深圳丰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收购中国邮政智迪股权等三起经营者非法集中案件,并对三家公司分别作出了50万元的行政罚款。之后,对垄断的战争延伸到了旅游领域。
近日,中国出租车行业联盟致信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和交通部,要求继续对滴滴优步合并进行反垄断调查,并对平台上的其他垄断行为进行调查。
共享电动车“突然刹车”。专家表示,商业模式有待检验
近日,北京市交通委会同北京市网络信息办、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安交管局等部门,联合约谈了一批在京运营的共享电动自行车企业,并提出限期整改要求。
这次采访的共享电动自行车品牌有考拉旅行、筋斗云旅行、小步行共享、芒果摩托车、蜜步车旅行、骑士旅行等。这也意味着,曾经站在风口浪尖的共享电动自行车,现在被被称为政策风向标的北京拒之门外。
分享电动自行车遭遇采访和整改
北京市交通委称,上述品牌违反交通行政管理部门的要求,非法推出共享电动自行车,存在未按要求注册电动车、未准确披露服务信息、未建立用户押金预付款专用账户、未按有关主管部门要求提供信息等诸多问题,涉嫌严重扰乱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市场秩序。如果企业及其运营平台未能在期限内整改,将面临行政罚款、扣留车辆和下架应用等多重处罚。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因共用电动自行车造成乘客非法伤害的事件频发。
今年5月,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在北京非法放置1400多辆摩托车,约谈相关责任人,责令限期收回车辆,并在北京停驶;
7月23日,小米摩托车漏油导致北京某市民右手被深二弧烧伤;
7月29日,北京米步科技有限公司被罚款5万元,责令限期收回所有共享电动自行车。
为此,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对一年内许多企业的违规行为进行了行政处罚。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表示,由于工商系统很多企业保留的联系方式失效,执法人员前往失联企业的注册地址进行上门约谈。其中,北京蜜蜂旅行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骑士旅行科技有限公司、玉鸟快递租赁(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共享电动自行车企业的注册地址为无效地址或无人工作。
对此,交通委表示,网上租用电动自行车存在维护不及时、配套设施建设不足、运营安全风险高、电池污染严重等诸多隐患。租电动自行车的骑车人不固定,未接受专业交通安全教育
根据中国自行车协会数据,2017年我国两轮电动车社会拥有量已超过2.5亿辆;2018年,国产两轮电动车年产量超过3000万辆,堪称“国旅工具”。特别是在我国三四线城市,摩托车续航能力强、成本低、方便实用,成为居民日常出行的首选。单车共享只解决了1km-2km内的出行需求,有专家预测更大的产业机会是两轮交通的摩托车。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看好这项业务。有旅游行业的资深人士告诉记者,目前政府监管、失窃丢失、运营成本等都是共享电动自行车从业者需要解决的问题。共享旅游行业无序管理的大规模运营模式,往往导致过度配送、无序违规停车、责任事故难以明确等问题。在这种背景下,近年来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纷纷出台文件,表示将“暂时不发展”或“不鼓励发展”共享电动自行车,甚至杭州、深圳等城市也直接叫停辖区内的共享电动自行车。2019年4月实施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再次给市场带来了希望,从此摩托车拥有了合法地位,也迎来了共享电动自行车市场新的投资开发热潮。
今年4月,互联网巨头纷纷进入电游领域。在此之前,滴滴品牌青菊自行车完成了10亿美元的A轮融资。后来,美团与富士达、新日等摩托车厂商下了数百万辆共享电动自行车的订单,独家买断了富士达的一辆Q8车型。6月,Hello Travel携手宁德时报(286.060,7.56,2.71%),蚂蚁金服宣布一期联合投资10亿元成立合资公司,打下两轮基础能源网。
新浪财经专栏作家石琳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表示,生态旅游领域足够火热,市场需求足够强劲,但困难是显而易见的。“首先,一线城市和一些二线城市政策监管严格,难以准入。其次,与自行车共享相比,摩托车在制造成本和维护成本方面需要更多的成本。包括安全维护、回收问题和充电场景的落地,都需要考虑。”
同时,他还指出,两轮旅行产品仍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受制于“笨”成本的铅酸电动两轮车,曾经是市场的主流。在新国标的带动下,两轮电动车的改变是必然的。由于新国标对车辆质量、车辆尺寸、充电参数、续航里程等做出了更为明确的规定,将开启两轮电动车“智能锂电池”的新发展阶段。
苹果计划在2024年开始生产汽车。投资者很谨慎
据知情人士透露,苹果正在推广自动驾驶汽车技术,并计划在2024年生产一款乘用车,其中可能包括该公司自己开发的突破性电池技术。
据报道,这个被称为泰坦项目的苹果汽车生产项目,自2014年从零开始设计自己的汽车以来,一直没有取得顺利进展。苹果一度放弃计划,专注于自主驾驶软件的开发,随后重新评估了目标。曾在特斯拉工作的苹果资深人士道格菲尔德(Doug Field)于2018年重返该项目,并于2019年解雇了190名团队成员。报道援引两名知情人士的话说,该项目自那时以来取得了很大进展,现在计划为消费者制造一辆汽车。此外,一位熟悉苹果电池设计的人士透露,苹果项目的战略核心是新的电池设计,这可能会“从根本上”降低电池成本,增加汽车里程。
报告称,即使对于苹果这样的公司来说,汽车的生产也会给供应链带来挑战。苹果财力雄厚,每年生产数亿个电子产品,零部件来自世界各地,但从未生产汽车。马斯克的特斯拉用了17年才成为盈利的汽车公司。
报道还称,尚不清楚哪些公司将组装苹果品牌的汽车,但有消息称,他们预计该公司将依靠合资企业生产汽车。知情人士补充称,苹果可能仍会决定缩小开发自动驾驶系统的努力,该系统将集成到传统汽车公司生产的汽车中,而不是生产和销售苹果品牌的汽车。
另外两名熟悉苹果计划的人士警告称,与疫情相关的延迟可能会将生产推迟到2025年或更晚。
受此消息影响,苹果股价周一收盘上涨1.24%。然而,该报告指出,一些苹果投资者对路透社关于该公司计划的报告持谨慎态度。苹果投资者(Apple Investors)的管理合伙人特里普米勒(Trip Miller)表示,苹果可能很难大规模生产汽车。
“在我看来,如果苹果开发一些先进的操作系统或者电池技术,最好是通过授权与现有厂商合作,”米勒说。就像特斯拉和传统汽车公司一样,在世界上建立一个非常复杂的制造网络不是一蹴而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