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最能影响你心情的功能是什么?相信很多人的答案都是车和机器系统。成长在电子信息时代的我们,可以接受有车没车,但绝不可以像人工智障一样容忍有车有车。
此前,在测试一辆豪华品牌汽车时,明媚的阳光和美丽的风景让人感到幸福。结果,他们被汽车的BUG和没有用户体验的人机交互所折磨。如果我有罪,请让法律惩罚我,不要派智障车来折磨我。我很害怕。
在即将到来的2020年,我愿意称之为真正智能车的第一年,因为在这一年,智能车终于开始从人工智能向人工智能进化。更重要的是,大多数汽车公司开始觉醒,真正从用户体验出发设计和开发自己的汽车系统,而不是简单粗暴地把一个供应商解决方案的集成扔给车主。
先说技术,已经证明是正确的路线,很快会成为业界的共识。2020年,智能汽车逐渐聚集了很多共识,简要总结如下:
分屏主页
智能车不是简单的把手机平板的内容移植到车上。智能车的使用场景比手机复杂得多,包括驾驶场景、静态使用场景,甚至是兼容驾驶员和辅助驾驶静态需求的场景。目前最好的用户体验和最主流的方式是分屏主页、APP和显示式子主页。
行车现场是车辆和机器最优先考虑的,在行车现场,安全是第一位的。分屏主页可以按比例同时呈现地图导航、音乐、日期和天气信息。驾驶员可以在不干扰驾驶的情况下快速获得目标信息。比如切换音乐的时候,他还能看到导航没有出错。
分屏主页也降低了开车时操作屏幕的频率,因为不需要来回切换就能得到想要的信息。目前大部分品牌车型的车载系统都采用分屏主页,但似乎第一个分屏设计是ios13的Carplay。目前Carplay还支持其他页面底部的地图导航箭头广播的简单显示,也很实用,大部分车都没有,希望可以快速添加。
语音控制是主流,多模式仍然是概念
智能车用户体验的快速提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语音交互能力的提升。2020年,汽车公司开始与科大讯飞、百度、赛伦思等语音人工智能公司广泛合作,逐步向语音助手开放更多的控制权。目前,空调、窗户、天窗、娱乐系统、导航甚至驾驶模式切换都可以通过语音控制,进一步减少了驾驶时的触摸屏,提高了驾驶安全性。
语音已经成为车内主要的交互方式,也是影响用户体验的最大因素。此前语音交互已经实现了90%以上的准确率,双音声源定位等功能,可以实现方便车辆控制的功能。2020年,语音交互开始将目标从实现功能提升到改善用户体验,很多新技术也开始上车。
第一个是免醒功能,太傻了,不会频繁的‘你好XX’。所以今年大部分车企的最新车系都已经支持免唤醒,一次唤醒就可以连续给出指令。语音助手在后台实时过滤非指令信息,体验非常好。除了避免苏醒,多轮对话、错改写、多指令执行也是提升用户体验所必须的,可以让人机交互更接近于人机交互。但这些都比免醒难,免醒需要车和机系统建立自己的知识网络,具备和人一样的逻辑思维能力。即使现在很多车和机器支持多轮对话,也只能在查看天气的时候使用,不能支持全场景的覆盖。
为了拥有良好的用户体验,车机语音的音色和说话方式都要贴近人类,这样才能带来亲切感。目前只有少数车机语音做好了自然语言,很多车机语言听起来还是不够自然,让人玩的很好。目前大部分语音人工智能厂商都在自然语言方面下了很大功夫,让语言助手在发音和说话习惯上更接近人类,甚至引入了语音重现功能,让亲人和爱豆的声音成为语言助手。
另外,2020年多模态交互还是一个概念,语言交互是车的唯一支柱。虽然有些车型已经利用驾驶舱摄像头实现了驾驶员视线跟踪和手势控制的功能,但目前这些功能都是碎片化的,无法与语音交互联动。多模态交互的唯一突破是科大讯飞推出的地图功能。用手按下地图上的某个位置,说‘我要去这里’,就可以启动导航到目的地。确实是多模态,但是实用。
用心听,而不是单一的视听娱乐
视听娱乐是汽车使用频率最高的功能。2020年的趋势是由一个
集成式的影音娱乐应用,取代此前单独的音乐、FM、有声书等应用。集成的影音入口,例如随心听,能够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车主可以在一个页面内,快速地切换音源,例如从听QQ音乐的歌曲,到听喜马拉雅FM的语言课程,再到听车载广播,都能在聚合页内快速完成。
地图导航不再是旧版,定制化地图开始出现
地图导航版本过旧,是多数车机用起来很劝退的原因,此前由于成本及稳定性等诸多原因的考虑,车机搭载的高德地图或百度地图都是手机端2到3年前的版本,用起来非常不方便,因此很多人依然会采用手机导航。
2020年开始,多数车企开始拥抱版本更新的导航,目前来看,高德地图是车载地图导航绝对的霸主。现阶段车机版高德地图,基本都能实现组队位置共享、输入车牌号规划限行路线、显示拥堵信息、收藏目的地、生活服务生态显示等非常实用的功能,让车机导航拥有和手机同等的用户体验。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地图功能,来自上汽通用12月最新OTA的版本,在导航途中,搜索前往附近的加油站,系统并不会覆盖此前的导航目的地,而是将加油站作为去目的地的途经点,而且自动规划出一条最优路线,非常实用。但是如果能更智能一点就好了,例如系统根据目的地路程,及当前油表信息,主动在最优路径上规划一个加油站,并提前告诉车主去加油,这样用户体验会更好。
除此之外,蔚来、小鹏等新能源汽车企业,也根据自己的属性对导航地图做了DIY,加入了充电桩位置等信息。按照自身特色在地图中做DIY也将成为一种趋势,例如将导航中行驶的图标替换为自家品牌的LOGO或自家车型的小模型,都能在地图中强化品牌印象,也让车主更有归属感。
随着5G的加入,VR导航也成为了车机的一个趋势,目前手机端高德地图已经可以在5G信号下开启VR导航,车机端仅有广汽AionV具备该功能,不仅能将导航信息AR映射在道路上,还能加入一些ADAS信息,如碰撞预警等,功能是不错的,但开车的时候盯着AR画面总觉得怪怪的,可能是还没有适应。
车主APP与车机生态共建车主账号
千人前面的车主服务是提升用户体验的必经之路,要想做到千人千面,账号体系的构建和无感账户登录是基础。
构建账号体系上各大车企都非常积极,做法基本都是利用车主APP来完成注册,在通过授权,绑定QQ音乐、高德地图、喜马拉雅等生态,这样上车登陆车主账号后,就能自动关联各个生态,带来手机到车机的连贯体验。例如手机上开通了QQ音乐会员,上了车照样可以提周杰伦的音乐,虽然目前多数车机没办法开启SQ无损,也不能做到手机播放到哪儿,上车接着放。
车主账号和生态账户的绑定只是第一步,要想带来良好的用户体验,无感个性化账户登录是关键。目前认为最优的方案是FACEID,不过目前受制于隐私保护、成本和技术等因素,做到FACEID无感个性化账户登录的寥寥无几,而且即便做到了,也没能实现下车自动退出,上车自动登录,保护账户隐私。
除了FACEID方案,领克05上的指纹登录也是不错的方案,虽然操作繁琐一些,但如果灵敏度足够高,还是不错的过度方案。除此之外,目前市面上的车机都是采用车主APP扫码登陆车机账号,操作繁琐,不能保护账户隐私,还经常会无故退出,体验很糟糕。
除了上文提到的之外,2020的车机体验上还有很多趋势,例如越来越多车型开始搭载高通骁龙820A、地平线征程2代这样的车规级芯片;主动式情感交互依然宛如智障;车机的"猜你喜欢"还是莫名其妙。
车企开始觉醒,互联网公司开始跳过Tier1
几年前的智能车机市场,大概是百度、腾讯或安波福等Tier1做好一套通用化的车机系统,然后卖给各大车机,不同品牌的车型,不能说是毫不相关,至少是一模一样。
对车企而言,必然不想这么被安排,同质化意味着缺少竞争力,而且用户数据、后期OTA都成了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到了2020年,开始有车企睡醒了。
睡醒的车企开始自己搭台,邀请不同戏班子来按照要求唱自己拿手的戏,例如长城、吉利、上汽通用便是如此。自己设计页面交互,自己定义语音框架,让生态商和语音供应商来按照需求完成功能,并和供应商合作去做用户体验的升级和前瞻技术的研发,这样的发展模式,不仅让车机重新做回爸爸,也让自家的车主获得了可持续升级的良好用户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