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据路透社、经济日报等媒体报道,苹果第一款电动汽车Apple Car将于明年9月发布,苹果汽车将于2024年投产。随后,苹果股价应声上涨,鉴于苹果的强大影响力,特斯拉股价大幅下跌。毕竟苹果曾经被认为是特斯拉最强的竞争对手。
对此,今天苹果著名分析师郭出来打脸。据其最新报告显示,市场对Apple Car过于乐观,其中有三个不确定因素,包括上市时间安排、供应商/规格、市场竞争力,近期概念股股价暴涨只是短期现象。该编辑表示,虽然具体的造车计划和生产细节尚未公布,但苹果的造车计划已经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显然,在新闻沸沸扬扬的时候,特斯拉CEO马斯克的压力最大。前几天,马斯克还透露,之前最艰难的阶段,特斯拉曾打算以目前市值的十分之一的价格将特斯拉卖给苹果。但是库克拒绝了,他甚至没有机会面对面交谈。为什么会这样?
原因很简单。当时库克认为特斯拉不值这个价,但也有可能苹果有造车计划,根本没有这个需求。原本打算低价出售,一直没人照顾。麝香很难受。回顾过去,他也想证明有人“目光短浅”。现在特斯拉和苹果财大气粗,但是不可能6000多亿买。就是应验了那句话,当初你爱搭不理我,现在我不能让你爬。2014年,马斯克开启了新能源汽车,威来、理想、小鹏等汽车公司相继成立。除了苹果,最近很多互联网和科技巨头都有向“造车”靠拢的迹象,虽然整体基调相对低调。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智能手机市场的逐渐饱和,智能汽车被认为是仅次于手机的下一个最有前途的智能终端。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用户对电动汽车等形式能否成为“主流”持怀疑态度。然而,近年来,当传统汽车制造商逐渐开始推出电动汽车时,无论人们是否接受电动汽车,都无法否认这一事实。
毕竟,随着智能网络连接和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一大核心。在软件定义汽车的背景下,汽车领域近90%的创新来自软件而不是机械系统。一些专家认为,随着自动驾驶等技术的进步,汽车60%的价值将来自软件。
事实上,苹果制造汽车的想法起源于乔布斯时代。2013年,苹果发布了“车内iOS”计划,开始涉足汽车行业。但后来在半自动/全自动驾驶、车辆制造、平台研发等方面都有了差异。项目一度搁浅。后来苹果继续启动相关智能电动车的研发,加大投入。据数据分析,苹果今年在汽车研发上的投入超过1300亿,可以算是一种补救,但真的太迟了吗?当时苹果造车的想法虽然没有过时,但是和特斯拉比起来还是有点晚。至关重要的是,虽然之前项目没有完全终止,但也让苹果错过了四年多。这是发展智能电动车的最佳时机。现在看来,这是一个战略决策失误。苹果之所以在研发两个方向都没有走得更远,是因为苹果想造一款和iPhone一样的车,有自己的软硬件,有追求完美的基因。
如果按照这个消息乐观预测Apple Car的发布和量产时间,推进速度显然太慢了。至关重要的是,当时竞争对手更多。苹果不仅要面对百度、华为、阿里等成熟的汽车智能巨头,还要面对来自特斯拉、威来、小鹏甚至传统汽车企业的竞争。虽然苹果品牌影响力很大,但毕竟它的车还没造出来。近年来,许多新车将上市。电动车不是手机,还有迁移成本
高,用户忠诚度自然也高,要称霸智能电动车,不是易事。未来是人工智能的时代,而无人驾驶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应用场景之一,错过它也将会错过整个时代。据研究机构NR的最新的自动驾驶汽车排行榜,Waymo处于遥遥领先,而苹果与特斯拉均处于最末的第三梯队中。
尽管特斯拉的电动车也没什么核心技术,甚至积累也不如很多传统车企。但是作为全球首个商用、量产的电动车品牌,品牌效应积累的重要性,与技术同样重要。今年来市值暴涨,也无疑是其品牌壁垒、影响力形成的佐证。
而苹果造车并非一文不值,而是错过了最佳的时机,不会再有当初颠覆诺基亚的那种轰动效果。除非苹果有重新定义智能电动车的能力。例如汽车交互,电池技术、续航上的突破,但目前来看是没有时间应对这些了。
换言之,即便当苹果推出自己的无人驾驶汽车之后,它还需要搜集大量数据。从这个角度来看,苹果和特斯拉的差距不是技术水平的差距,而是时间的差距。但追赶总比彻底错过更好吧,像苹果这样的巨头的加入,可以极大程度增加用户对于智能电动汽车行业的关注度和信心,苹果造车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是至少也是一件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