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汽车 > 新闻正文

有没有机会挑起新动力的铁三角,跑个零跑车?

铁的TOP3,流水的挑战者。

对前三的痴迷在新能源跑道上尤为明显。

“目标在2023年进入新势力TOP3,并在2025年获得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10%的市占率。”

这是零跑汽车为未来五年树立的旗帜,也透露出抢占新能源市场的野心。

目前排名前三的新造车势力是威来、Ideality、小鹏,前11个月累计销量都在2万辆以上,而零跑车累计销量只有8367辆,远远落后于其他新势力。

此外,根据相关预测,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将超过500万辆,10%的市场份额意味着年销量将达到50万辆。

这样的目标,对于零跑而言,究竟是“有备而为”还是“一场口嗨”?

三个迥异的产品

“我们不是在互联网上制造汽车,也不是传统的汽车制造公司。我们是有IT基因的汽车公司。我们不玩概念,不讲故事。”

零跑汽车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典型的跨境汽车制造商。零跑汽车创始人朱是全球第二大安防监控设备制造商大华股份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之一。零跑车是朱的第三次创业。

或许是理科生的低调,亦或是不懂游戏规则,这个期望把自己打造成“汽车界华为”的企业一度让人怀疑挺不过新能源汽车市场大浪淘沙的“第一波”。

2019年底,一张国产新车品牌库存图在业内流传。在上面的100多个品牌中,没有被看好或者被淘汰的品牌被绘图员用红叉划掉,零跑也赫然在列。

“在去年的照片中,我们不知道在哪里。”朱至今还记得这一点。

事实上,这是一个一开始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并不乐观的球员。

而这种不看好,随着产品的面世,一直延续。

不同于其他推动高端SUV市场的新造车力量,零跑开发与他们有着完全不同的发展理念。第一款,——S01,是一款coupe两厢。售价从11.99万元到14.99万元不等。

当时,S01设定的目标是零跑年销量10000辆。但是S01并没有快速打开市场,2019年只实现了十分之一的销售目标。

第一辆花大力气造出来的车,月均只有100,市场声音没有搅水。零跑初试成绩单很难看。

一时间,“门外懵汉”、“审美下限”和“纸上谈兵”这三大标签,也烙在了零跑汽车和零跑人身上。

大约一年后,第二款量产车T03到了,依然不是主流车型。“这是一台彻头彻尾的Smart forfour,完全看不出原创的痕迹。”一位业内人士如是评价T03的设计稿。

另外,有报道称,这款车“可能是基于长江汽车2016年发布的EV Yiku打造的,技术可能比较老”。而且基于售价下的成本控制,有些配置会被丢弃或者打折。

但零跑T03的购买门槛更低,空间大,智能配置丰富,同等级电池续航最高,整车OTA能力,销量并没有拯救街道。根据协会的数据,该车今年11月份售出1927辆,在一些一线城市的市场份额已经攀升至榜首。

也许,这个成就的“自信”就是结果。

第三款量产车型零跑C11,正式切入了新势力的主赛道。

这款车是用零跑所有资源打造的产品,朱希望“C11能像国内流行的SUV一样成功”。

国内新能源市场发展迅速,最具吸引力的产品在10万元

下、30万元以上,形成了“哑铃形态”的市场,而缺少16-20万元的纯电SUV明星产品。

“C11就是为开启电动汽车下半场而生。”

朱江明谈及自身优势时表明:“无论特斯拉也好、大众也罢,C11在面对它们时,首先是价格有一定的间隔,其次我们的自动驾驶、智能、动力都可以对标。包括品质和配置,我们做得非常均衡。并且在本土化落地上,相信我们比他们也更懂国人的用车习惯。”

最后一张门票

“造车没有200亿元很难做下去”。

事实上,两年前行业中就已经有新造车势力开始出现资金问题,新车上市的承诺一再“跳票”。

众所周知,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良好的财务状况是支撑其实现良性发展的关键因素。

截至目前,零跑汽车已经历经四轮融资,但效果并不理想。

据天眼查数据显示,2016年1月1日天使轮融资金额未知,2018年1月29日Pre-A轮融资4亿元,2018年11月19日A轮融资25亿元,2019年8月3日A+轮融资3.6亿元,累计可知金额为32.6亿元。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10月零跑汽车就曾透露过B轮融资,但迄今为止仍无消息。

在C11预售发布会现场,零跑明确了又一目标——

计划于2021年正式启动IPO。

近日,零跑汽车联合创始人、总裁吴保军对外表示:“我们要像国内的蔚来汽车、理想汽车一样,加强与资本市场的对接,零跑汽车计划于明年下半年提交IPO文件,在2021年底或2022年初在科创板实现上市,并且IPO前还将进行一轮融资。”

“零跑很可能是他们(资本方)最后的一张门票。”朱江明称。一些投资者认为,就市值和产品表现来看,新能源汽车真正的玩家不在传统车企。

而为了得到仅有的门票,近来,零跑汽车的表现实属不俗。

10月,零跑发布了车规级AI智能驾驶芯片——凌芯01,这是继特斯拉推出 FSD芯片后,全球第二家车企推出车规级智能驾驶芯片。

“使用自己的芯片,意味着以后可以不受制于供应商,而随时可以对于车辆的自动驾驶等功能进行OTA或者FOTA升级。”这一步,零跑走在了蔚来、小鹏和理想等车企前列。

除了技术傍身,动作频频的零跑在生产上也做出了努力。

11月,零跑汽车全资收购了福建新福达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就此告别在生产上对长江乘用车的依靠,获得了“造车资质”。

此前,零跑与蔚来由代工实现产品制造的模式相似,对于造车新势力而言,产品无法自主管控,是企业发展的束缚性因素之一。此次对新福达的收购,不仅让零跑实现了乘用车生产自主化,更是为零跑在商用车领域的发展添砖加瓦,赛道的拓宽有望助零跑实现竞争力的提升。

除了获得生产资质,亮出凌芯01自动驾驶芯片等,零跑汽车最近在销量端的表现也颇为积极。据最新销量数据显示,零跑11月总销量2032辆,环比上涨17 %,排在造车新势力第六位。

但如今看来,不管是最后一张门票还是进入TOP3,零跑汽车的定论,却下得有些“早而不实”,其未来仍存较大的不确定性。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