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牛车网络]
传统汽车公司在发动机、变速箱、车辆调整等方面塑造自己的竞争优势;在新四化趋势下,很多新造车势力选择以电气化切入,以智能技术为核心优势,企图变道超车。
经过多年的发展,威来、小鹏、Ideality已经成功在美股上市,并且跑赢首轮淘汰赛。那么从技术角度来说,前三名中自动驾驶能力最强的车企是谁?今天,编辑们将从感知硬件、芯片计算能力、实现功能和R&D布局四个方面进行评估,分析谁是最聪明的中国品牌!
理想车:代表车型,理想ONE
理想一号是目前出售的唯一一款理想汽车。
在传感硬件方面,理想ONE使用一个前置单目摄像头,一个毫米波雷达,以及实现自动泊车所需的四个全景摄像头和12个超声波雷达。总的来说,在感知硬件方面,理想的ONE和特斯拉AutopilotHW1.0版本几乎是一模一样的。
在芯片计算能力方面,由于前期开发,理想ONE与威来EC6一致,也采用了MobileyeEyeQ4视知觉处理芯片,计算能力只有2.5Tops。
在软件方面,目前理想的汽车可以实现L2智能辅助驾驶。主要功能有全速自适应巡航、自动紧急制动、自动停车、车道保持辅助等。
从自动驾驶的硬件和软件布局来看,Ideal Car是新动力三巨头中唯一采用供应商方案的新动力造车企业。
上面已经描述了硬件。在软件方面,ONE理想的自动辅助驾驶系统由意航智能开发,意航智能是一家创业公司,致力于成为自动驾驶的Tier1供应商。注意这个定义里的每一个字都很重要。
幸存
创业吧。一航成立于2015年8月。2016年8月,理想汽车和史明资本投资一航天使轮。2019年3月,一航获得了广汽资本基金的B轮投资。自然,理想的ONE自动驾驶辅助系统和刚上市的广州汽车新能源AionLX自动停车系统都是一航开发的。
为什么不像小鹏、威来那样自己做研发,而是选择创业公司?
我觉得有两个原因。
第一,降低成本,规避R&D投资风险。
作为一家新的汽车制造公司,无论是完全自主研发自动辅助驾驶系统,还是与传统Tier1(如博世)合作,Ideal Auto都要付出大量的人力财力投入,承担大量的风险。
另一方面,创业公司的产品很少以高溢价的形式盈利,这对理想的成本控制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其次,通过投资入股,避免创业公司的不确定性,与一航建立类似小米、米家生态链的关系,是比较理想的。一航团队如果做好车辆调合和产品化,在技术沟通和产品迭代方面会有更好的支持。
这种高效的迭代对于创业公司来说非常重要。比如8月28日,Ideality发布了《PP3之后的Ideal ONE量产优化计划》,其中涉及到ADAS控制逻辑、警报声优化、路试训练。这些优化需要Ideal ADAS团队、HMI团队和一航的密切配合。如果换成态度强硬的传统Tier1,Ideal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获得技术支持。第二,理想ONE的产品重点不是智能。
经常关注理想车的朋友可以发现,理想车官方ADAS对理想辅助驾驶系统的宣传一直很克制。看官网的话,四个功能点包括全速自适应巡航、自动紧急刹车、自动停车、车道保持辅助。
在很多公开场合,Ideal Auto的高管们几乎从不过多的介绍这个系统的成长,更多的时间是在突出它在拓展节目方面的优势。
所以,理想车切入新建赛道的主要优势是增加了节目,一直被称为‘零里程焦虑’的家用爸爸车。
从产品设计的角度来看,老爸车(Ideal ONE)采用保守的技术,与其气质高度匹配。引进这个系统的理想官方说法是“更安全、更方便”。理想情况下,我们致力于使用相对高级别的硬件来实现非激进功能。这种“大马拉小车”的策略,无论从技术实现难度、投入产出比还是用户体验来说,都更加合理。
有权衡,这是产品定义的一部分。就像你不能要求爸爸的车一样,它安全、可靠、酷、激进。
因为对于用户来说,他们总是在接触一个产品
,而不是割裂的功能。在这个时代,每个人买东西的时候已经不只看功能、颜值,我们需要思考给用户带来的实际价值,以及跟用户的共鸣。拿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的话来说:"一堆搞技术的不懂用户思维嘛。"
回到产品上,虽然采用了供应商软硬件方案,理想ONE智能化到底能不能像特斯拉一样升级到全自动驾驶?
从感知硬件来看,虽然理想ONE是前置双摄像头,但参与辅助驾驶感知的只有一颗单目摄像头。另外一颗摄像头会专门用于道路信息的采集与收集,这些道路数据在车端进行清洗和脱敏处理后,再上传回云端,用于辅助驾驶系统的算法训练和优化。
等到收集的车辆行驶历史轨迹足够丰富的时候,它就会绘制成一张ADAS地图,在辅助驾驶系统启用状态下多一层冗余,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离线的低精度地图,作用是让自动辅助驾驶系统更安全。
从芯片算力来看,依据EyeQ4芯片官方介绍,理想ONE理论上可以FOTA到L3级自动驾驶。其介绍说:"对驾驶策略和车辆全方位检测的支持和车道检测技术的换代升级,以及对地图信息的采集与融合,最高是可以支持到L3级自动驾驶。"
但编辑认为,L3级自动驾驶落地还要有很多其它的硬件,包括决策和执行机构的冗余支持等等。这些对于早期开发完成的蔚来理想ONE还不具备,因此理想ON接下来可能会向着"更好用的L2"这一方向开发,但不会升级到真正的L3级。
走出去:
如果说前期加码增程式,轻智能化的产品策略让理想汽车在第一轮淘汰赛中活了下来,那么理想汽车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走出去。
2020年8月,理想汽车赴美IPO,市值一路上涨,于此同时理想汽车在11月底还增发了4000万股ADS。如果增发全部完成,理想汽车账上的现金流将达到160亿人民币以上。
粮草充足,为了应对智能化趋势,理想汽车决定开启了自动驾驶自研道路,从智能化上走出去。
2020年9月15日,理想汽车宣布王凯出任理想汽车首席技术官(CTO),全面负责理想汽车智能化相关技术的研发与量产,全面负责理想汽车智能化相关技术的研发与量产,包括电子电气架构、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等。
王凯在伟世通主要担任包括ADAS、数字仪表盘、信息娱乐系统、驾驶员监控等域控制器的研发。研发目标是尽可能的将汽车上的ECU单元进行整合,以便带来更优秀的体积、功耗与成本优势。而伟世通作为一家总部位于美国的汽车电子供应商,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市场份额排名全球前五,其中中控显示栈和数字化仪表盘市场份额分列第二和第一。
从行业的角度看,大多数车企没有CTO这一职位,这是因汽车行业横跨整车工程制造、动力总成工程、自动驾驶、智能座舱和软件工程等多个技术领域,而汽车研发分工高度细化的趋势使得同时介入上述领域并具备深刻的理解,以提供监督与指导能力的领导人才并不多见。
所以,随着理想汽车、汽车行业首位CTO王凯的到来,理想汽车在发展芯片、系统、软件、电子电气架构、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领域的蓝图中又增加了一位经验丰富的画手,而王凯的职业角色将正式转换为整车智能化硬件工程及技术的研发领导。
在理想汽车内部,王凯的职级很高,已经进入高管层,是理想汽车过去五年来招募的最为重要的高管,由此可见,理想汽车在加码自动驾驶研发方面是毫不保留的。
在落地项目来看,有媒体报道理想汽车接下来将会在2021到2022年实现NOA功能(根据地图导航辅助驾驶),到2023年该公司会推出全新车型X01,标配支持L4级别自动驾驶能力的硬件,预计2024年将会开始通过OTA的方式让旗下车型具备L4级别自动驾驶能力。
为了实现L4级别自动驾驶能力,理想汽车已经开始深度布局相关技术的研发,例如该公司已经完成了一个名为LiOS的实时操作系统研发,该系统可以让自动驾驶系统在硬件上高效的运行,并实现不断迭代;此外理想汽车目前也已经获得乙级地图测绘资质,能够使该公司在L4级自动驾驶所必须的高精地图领域掌握主动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