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弗大狗于2020年9月25日上市,截至2020年底,仅一个季度就售出7013辆、8555辆和10184辆。
这个成就应该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那为什么卡叔说是“唯一的例外”?因为在大狗之前,这种标榜为“硬式”的模式在国内市场上并没有畅销的先例。
大狗现在属于网络名人车,外观和内饰很多人都已经知道了。甚至包括其与第三代哈弗H6的关系,柠檬咖啡的平台基础等。基本上都是众所周知的。所以,在这个季度回顾中,卡叔并不想过多谈论这些“已知信息”。而是想把大狗和之前的同类产品进行对比,从产品开发思路的角度来看大狗是如何做到这个“唯一例外”的。
3/4车不是第一大狗,但之前成功案例很少
大狗上市前的宣传中提出了一个3/4的概念。看玄机,其实说白了就是介于普通都市SUV和专业硬核SUV之间的一款车。说白了,相当于“(汉兰达普拉多)/2”。
这是一个概念性的观点。从结构上看,大狗本质上是一款以普通城市SUV为基础的车型,在设计上强调硬朗(复古)风格,在功能上比普通城市SUV更强调越野。
按照这个定义,3/4其实不是第一大狗。在此之前,有两位知名代表——,一位是上一代的琦君,一位是JEEP的弗里曼。不过从销量来说,都属于输家——,至少在中国市场是这样。
许多人可能已经忘记了上一代的琦君。2008-2012年,绝对是“东风日产之痛”。目前——的销量还不到琦君的零头。属于日本三剑客,只能看CR-V和RAV4卖的好,而他在苦苦“突破2000辆”。
更别提JEEP Freeman了。从上市第一天起,就没尝过好卖的滋味。目前降为“边缘车”,月均销量200多辆。
这是两位人气很高的代表。其他产品的性能,比如特瑞和腾飞(你可能一下子想不起来他们是谁了吧?)……
硬低值,关键看你怎么设计
一辆车销量的决定因素无非是外观、内饰、性价比、品牌服务等等。琦君的后三项在新旧两代是一样的。唯一的区别在于外在的——设计风格,一城一硬校。
然后,如果你做市场调查,十有八九,你会得出这样的结论:绝大多数人认为上一代琦君是“丑陋的”,而当代是“美丽的”。
所以似乎得出一个结论,硬核风格才是“面值杀手”。
但很明显,这种演绎就像都市风一定是价值大师一样站不住脚。
换句话说,价值应该取决于设计。只是说,硬核风格比都市风格更难设计出高价值,但也不是没有可能。
所以,让大型犬独树一帜的第一关键是它已经实现了很高的价值。你可以说这是“菲尔西蒙斯”(前路虎设计总监,现长城全球设计总监、副总裁)的功劳,也可以理解为长城对这种复古硬核SUV设计的全新认识。总之,达到了“好评如潮”、“高回报率”的效果。
所以所谓“硬核(风格)不主流”的观点被误解了。真正的原因是市场一直缺乏能够吸引目标群体的高价值产品。
清晰的定位是关键:你必须知道这辆车要卖给谁
颜值只是前代齐军的损失。
败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在于奇骏在目标群体定位上的模糊。再直白一点,上一代奇骏的目标群体与CR-V、RAV4是重叠的。而这类群体在三款车里选车时,最看不上(上一代)奇骏是再正常不过了。这可不单纯是宣传的问题,设计层面就是如此。例如上一代奇骏虽然整体风格硬派,但很多设计元素却仍在“兼顾”城市SUV用户的喜好,结果就是两头不讨好。
大狗则完全不同。首先,它是与第三代哈弗H6同步研发并上市的。如果它们的目标群体重叠,那简直就是对哈弗开发团队的侮辱。所以打娘胎里,大狗的目标群体就会与主流城市SUV的受众群完全不同。
有了这个前提,大狗在设计上才能如此放得开——踏踏实实地走复古、个性、硬派路线,而不必考虑“兼顾城市风格”。然后再通过创意设计,来诠释时尚感,避免“硬派即简陋”的惯常认知。
最典型的如大灯的设计:圆形很复古,但实际上你看上去这幅大灯不仅不老气,相反却潮感十足。
内饰里也有很多这样的特点。例如副驾驶的把手、裸露的螺丝钉,绑带式的车门水杯座等等,都属于复古、硬派的元素,但实际感官效果却变成了一种时尚。这些都应该归功于设计师的设计功底。
当然,为了让真正的目标群体清楚这一点,大狗在宣传层面也创意很多(例如3/4概念、网络征名并最终确定“大狗”等等)。
这样一来,大狗就与普通的城市SUV彻底划清界限,从而更明确地面向了属于自己的目标群体——这显然要比上一代奇骏这种标榜硬派(风格)却要向主流居家设计妥协的思路更靠谱。
“范儿”≠“真这样”:大狗很清楚目标群体用车过程中实际注重的是什么
之前卡叔在说运动型车的时候表达过一个观点:家用车玩运动,要的是范儿,而不是真的有多纯粹。厂家在产品研发时如果把自己绕进去,沉醉于“纯粹运动”,就会把自己“绕死”。
说句难听的:大多数追求运动的家用车主,都只是“叶公好龙”。你要打造一款“真运动”的车给他们,反而会把他们吓跑。
这个道理也同样适用于“硬派风格的城市SUV”。例如有些标榜硬派风格的产品,为了应对这样的定位,把底盘设计得“过于越野”(包括轮胎配备的不合理、离地间隙过高、底盘调校过硬等等),结果牺牲了驾驶品质、公路性能和经济性等等,最后的结果也是“把他们吓跑了”。
所以大家会注意到,长城在大狗的宣传中,其实并没有太强调 “越野”(这是显著区别于坦克300的地方)。从大狗主打的车型(1.5T前驱)、买车人的反馈也都可以看出,目标群体真正看中大狗的也并非其越野性能,而是前面所说的“范儿”——不俗套、不油腻就好,真越野还是应该去买坦克。
实际表现也是如此。虽然大狗的底盘(相比H6)确实略有升高,但总体上还是城市范儿的。包括公路型的轮胎、舒适的调校、优秀的隔音降噪等等。
除此之外,其他家用用户关注的点,也都得做好了。例如实用性、可靠性、科技应用,以及综合性价比等等。如果开发者认为这种标榜个性的车就是“自己开”的,不必那么关注家用需求,那又属于作茧自缚,把市场给做窄了。
自由侠就是典型的反例。
自由侠在设计层面,应该不存在上一代奇骏的那些问题。它很潮,设计上也非常注重硬派的那些“范儿”——应该说这方面与大狗处于同一水准。为何自由侠没成呢?
可以说,上面所说的、家用用户关注的点,自由侠每一样都没做好。
自由侠的可靠性不用说了,主打的双离合版已经成为整个JEEP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车身尺寸和空间的定位上,自由侠也明显是“不考虑家用”的。这也正常,以海外市场的视角,买这类车的肯定不指着家用(家中还有第二辆甚至更多车)。
其他方面,包括驾乘品质等等,自由侠也都乏善可陈。
可以说,自由侠的卖点,光剩下“范儿”了——虽很重要,但光靠这个可不能当饭吃。
再对比大狗,高下立现。简单说,除了油耗略逊(外形所累无法规避),大狗在视觉感官以外的其他方面(包括空间实用性、可靠性、科技感、服务等),与第三代H6并无太多区别——同样的“神车”水准。
总结
说实话,大狗还处于谍照状态的时候,卡叔曾对这款车的命运有过一些担心——至少,没想到能有月销过万的表现。事实证明,这个观点确实存在“历史局限性”。过去没有过成功产品的细分市场,并不代表这个细分市场本身有问题,而只能说明还没有出现真正适合这个细分市场的产品。
经过一个季度的销售,大狗应该说很好地验证了这一点。迄今为止,它还是这一细分(复古、硬派风格的紧凑SUV)唯一的一款产品。有了大狗的探路,未来是不是会有更多的同类产品出现呢?不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