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协会数据,1月份新能源窄轨乘用车销量15.5万辆,同比增长274.5%。对于一批以电动车为主的新造车势力来说,无论是市场环境还是资本市场的活跃程度都达到了极佳的状态。
已经量产交付的新势力趋势自然极好,销量上升,股价持续上涨。对于那些还没有量产,还在准备中的新生力量,虽然前面还有很多困难,但只要能量产,市场还是会给机会,资本也会继续青睐他们。
恒大汽车,立足于财大气粗的恒大集团,无疑是近几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焦点。早在去年8月,恒大汽车有限公司旗下的恒驰品牌就在一期发布了6款车型,即恒驰1(参数图)-6,涵盖A-D轿车、SUV、MPV等车型。产品形成的丰富性刷新了人们对新生力量的认识。
2月3日,在内蒙古牙克石,恒驰汽车冬季测试正式启动。这不仅显示了恒驰汽车的强大势头,也意味着恒驰汽车的大规模生产之路即将结束,这导致资本市场的持续乐观。随后,恒大汽车的股价越开越高。
2月10日,恒驰7、恒驰8、恒驰9三款全新车型相继发布,上海、广州两个世界级智能制造基地全面开始试生产。截至2月16日,恒大的股价上涨超过10%,最高达到68.75港元,目前报68.8港元,市值6065.81亿港元。
对于一个跨界造车,尚未实现量产的企业来说,如此高的市值证明资本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投资又处于火热状态。随着相关政策的推进,地方政府对新能源产业链越来越重视,未来造车生力军的发展潜力相当可观。
当然,企业的话语权越高,关联的舆论就不可或缺。魏玛汽车创始人申会曾在微博上调侃“恒大汽车缺车”,附图为恒大汽车2020年半年报。这无疑意味着恒大目前的主要运营收入来自健康管理,而占比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业务收入只有5300.1万元。
相关资料显示,恒大第一款车型于2022年8月量产,上海和广州两个生产基地预计下半年量产下线。按照行业规定,概念车发布后,先要推出工程原型车,然后才暴露产品的具体参数,再发布预售时间和价格。但恒大的产品几乎没有任何信息被披露,难免会引起外界的怀疑。
无论如何,恒大的行动和各种并购都向我们展示了造车的坚定决心。能打消业界疑虑的是尽快量产产品,给大家一个足够大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