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卡通创意
因为出租车是人工操作的,未来出租车降低人工成本后会不会变得更便宜,就像坐地铁一样?
打车的时候只是闻到车在动,没看到人。你是不是有点害怕?当然,它可能会让人在半夜感到有点冷,但直到现在,它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的旅行方式。虽然有些地方早就划定了无人测试区,但大部分还是封闭运行,普通人只能从远处观看,不能“和别人玩”。直到百度无人出租车在北京走上街头,为大家自由预约,才真正点燃了大家的好奇心。虽然禁止拍照和录像,但许多早期采用者仍趋之若鹜。
无人驾驶会带来刺激和新鲜感,但目前只能在固定线索上“执行任务”。在经历了这种刺激的旅行方式后,一些问题会陆续浮现在脑海中,比如自动驾驶发生事故怎么办,法律责任如何界定等。车辆失控,乘客无法在里面逃生怎么办?一些好玩的问题是,因为出租车是人工操作的,未来出租车降低人工成本后会不会变得更便宜,就像我们坐地铁一样?无人驾驶目前还是新生事物,一切还在探索中。这些问题目前还没有答案。
像新能源一样,自动驾驶技术是目前最受关注的资本出路之一。当然,这不仅仅是风险投资,它已经成为目前汽车零部件最热门的选择,给汽车公司带来了可观的利润。特斯拉的自动驾驶软件售价高达8000美元,截至2019年,特斯拉销售“全自动驾驶”套件的收入已超过10亿美元。特斯拉也成立了无人出租车公司。预计到2030年,这个名为Robotaxi的自主游乐平台将产生超过1万亿美元的年运营收入。可见这个行业的“钱途”真的是一片光明。
尽管如此,目前的自动驾驶还处于低端阶段,基本处于L3阶段,距离真正的“无人驾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同样,目前大部分无人出租车都处于测试阶段。要实现安全高效的大规模商业化,还需要企业和政府的合作,在无人市场准入、政策和法律监管等方面取得突破。相比之下,在一些封闭的公园中用于商业用途的无人驾驶车辆更容易着陆。无论如何,对发展前景的乐观仍然占据主流,越来越多的资本进入智能驾驶行业。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一批相关企业受到了资本的热烈欢迎。在智能驾驶的整个链条中,从芯片公司到汽车联网公司,再到激光雷达、高精度地图等公司,都坐在风口浪尖上。其实无人驾驶技术已经不远了,已经逐渐应用到私家车的新车上。目前,中国新一代产品大多具有L2智能驾驶辅助功能,而豪华车和一些新兴汽车品牌则具有L2.5甚至L3自动驾驶功能。在一些汽车公司的发展计划中,L4自动驾驶的目标将在未来五年内设定。
智能驱动系统已经进入普及阶段,给整个产业链带来了巨大的机遇。汽车的智能化需求使得对软件和电子元器件的需求不断增加,对一些核心元器件的需求,包括车级芯片、激光雷达、传感器等。不断上升,成为中国本土零部件企业完成弯道超车的有利途径。特别是在软件系统上,在数据处理和应用模式的探索上,中国汽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当然,另一方面,这也会给汽车产业链带来挑战。——原有产业链将被颠覆,新兴互联网科技企业不断进入。
从2020年开始,很多互联网公司和科技公司,如华为、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已经宣布了自己在汽车领域的布局。就连号称不造车的华为也自带了完整的系统解决方案。华为能否在其业务中打造世界级的汽车零部件业务,是继手机之后最令人期待的新业务拓展。对于许多中国投资者来说,这一过程将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智能驾驶的投资热潮已经卷土重来。根据CVSource输入数据,2015年至2017年,自主驾驶领域的融资金额和金额显著增加,但在2018年和2019年有所下降。一位汽车行业资深人士认为,2020年,自主驾驶将从“预期通胀期”回落到“泡沫破灭低谷期”,投融资将更加务实。2020年后,一些龙头企业从自主驾驶的一级供应商中脱颖而出,资本更加坚挺集中,产业投资正从“泡沫破灭低谷期”走向“稳爬恢复期”。
资本的不断加持,意味着自动驾驶离黎明明又近了一步。当然,除了自动驾驶之外,对未来的旅行也有更多的想象,比如飞车。当许多科技公司和互联网公司开始大举投资智能驾驶汽车时,汽车公司已经开始了新一轮的转型。过渡中的新业务代表是飞行汽车。目前,中国吉利和通用汽车已经公布了他们的飞车车型,这些飞车最早将在未来五年内量产。
当然,要实现汽车在天空中飞翔的愿望还需要很长时间。毕竟现在“飞”无人机还是挺危险的。随着新的出行方式的到来,未来整个城市的道路设计和管理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