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零部件巨头造假,涉及10家日本汽车制造商,以及丰田、日产等。这是否会影响上述企业乃至日系车的全球声誉和市场表现?
近年来,日本汽车公司和零部件供应商一再陷入“假门”事件。从2000年开始曝光,持续十几年的高田安全气囊事件,是业内知名度最高,让所有日本汽车公司付出沉重代价的事件。高田公司最终因为这件事宣布破产,而丰田、日产、本田则各自承担了上千亿日元的召回和维修费用。
2017年,又一起隐藏多年的诈骗案曝光。大约十年前,日本神户制钢厂开始篡改其铝和铜加工厂的检验数据,并向大约500名国内外客户假冒产品。丰田、日产、斯巴鲁、马自达等汽车公司透露,他们使用了神户制钢提供的铝制品。这一事件发生后,斯巴鲁和日产立即披露了使用“无资质证书检查员”的问题,他们的欺诈行为可以追溯到二三十年前。
日本制造业一度以高质量立足于世界,但近年来却屡屡暴露质量、造假等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张继峰表示,随着经济全球化,面对新兴市场的竞争,日本制造业和整个经济界咄咄逼人,不耐烦了。
全国日本经济协会副会长、上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日本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陈认为,日本是制造业大国,但并不是说完全没有问题。其企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提倡“家丑不可外扬”。另外,它不会暴露其他企业的缺点,但如果暴露了别人的缺点就会被人看不起,容易在企业内部和企业间的文化中形成潜规则。
2017年“质检门”出现后,根据JADA、日本汽车经销商协会、日本轻型车和摩托车协会汇编的数据,日产10月份国内普通乘用车销量同比下降52.8%,至12745辆。如果算上迷你车,其国内销量同比下降43%,接近一半。在此之前,日产汽车前九个月在国内销售了41.3万辆汽车,同比增长28.4%。可见品牌造假对市场消费是有影响的。
在中国市场,从2012年到2020年,日系车的市场份额从不到8%上升到23%,日系车和德系车的差距不到1个百分点。因此,总体而言,在中国市场,无论是高田气囊还是神户制钢,欺诈事件都没有从根本上影响消费者的消费决策。除了打假,日系车的空间大、省油、性价比等优势依然存在。
事实上,在此之前,大众因为DSG在中国的失败而被央视315晚会曝光。大众已经多年没有拿出根本性的解决方案,但这仍然没有损害其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到目前为止,除了中国品牌,德国仍然是中国最大的汽车派别。
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用以往的经验来看待现在的中国消费者对品牌和口碑的感知。毕竟2018年之前,中国汽车市场还处于增量市场,大众对国外品牌的“金字招牌”还是有一定的迷恋。随着中国消费者的成熟,从2019年开始,我们可以看到弱势的二线合资品牌逐渐被市场边缘化,中国消费者更加关注产品质量等关键指标。一个很直接的案例是上汽大众帕萨特(参数图)在中国保险研究院的碰撞中以低分收场,最终导致市场销量大幅下滑的案例。帕萨特多年来一直处于B级轿车市场的首位,平均月销量约为2万辆。然而,2020年上汽大众帕萨特累计销量为12.89万辆(不含PHEV车型),同比下降31.9%。
因此,日本零部件公司的欺诈对市场的影响可能需要持续观察。但如果日系车受到影响,德国和自主品牌很可能会从中受益。根据之前的数据,在韩国车在国内市场节节败退的时候,韩国车的市场很大程度上被中国自主品牌抢走了,随着这一轮中国品牌的进一步强势,预计会从合资品牌手中夺取更多的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