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终于辟谣了。
2月21日,小米发布公告,澄清近期“造车”传闻。“本集团一直关注电动汽车生态的发展,但对电动汽车制造业务的研究尚未进入正式项目阶段。”尽管有传言,但众所周知,小米想“玩车”。到目前为止,他还没有宣布他将制造汽车。或许雷军还在等“东风”。
在过去的2020年里,尽管受到疫情的冲击,国内汽车制造的新生力量“三巨头”的市值屡创新高,特斯拉CEO马斯克也站在了世界首富的位置,这恰恰说明资本市场对汽车制造这个概念的热情极高。为了赶上分享蛋糕的潮流,最近有不少“圈外人”进入汽车行业:先是百度加盟吉利造车,然后富士康投资百腾进入电动车市场,苹果积极与多家厂商洽谈贴牌合作。这些新玩家的加入,为汽车行业的巨大变革增添了一点“火药味”。
百度汽车制造团队的雏形正在出现
随着汽车电气化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科技企业准备进入市场造车,百度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家。多年来深入自主驾驶、汽车联网、高精度地图等领域的百度,于2021年1月11日宣布,将与吉利汽车联合成立一家电动车公司,由百度控股,维持自身运营。
目前,百度汽车已经确认了mobike前联合创始人夏出任新公司CEO,并计划在未来三年推出一款全新的智能电动车。据悉,百度新车将继承百度的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技术基因,利用阿波罗的自动驾驶能力,充分发挥其在汽车智能领域八年的经验。
总的来说,百度进入造车领域的时机非常准确。这时候国内新的造车力量市值暴涨,资本市场大有可为。此外,百度阿波罗平台在自动驾驶方面的积累,使其在行业内极具吸引力。最重要的是,百度选择与吉利合作,吉利强大的产能也让整车快速落地成为可能。所以百度汽车值得期待。
组装手机的富士康也必须制造汽车
除了小米、百度等行业巨头的不断动作,富士康最近也有意进入新能源汽车轨道。富士康对每个人都不陌生。我们用的苹果手机就是这家工厂组装的。但富士康作为苹果的代工厂,不甘寂寞。今年,富士康将实现其制造汽车的梦想。
最近,富士康在汽车领域的重磅新闻频频出现在媒体上:它首先试图通过最低的成本积累更多的制造经验;随后,宣布与吉利50: 50成立合资公司;随后,富士康任命威来前CEO郑先聪为电动汽车平台CEO。上面的每一个举动都很难掩盖富士康进军汽车制造行业的决心。
老牌代工厂富士康想在汽车领域做大还是未知数。不过,造车的决心是肯定的。无论是投资百腾还是与吉利合作,郑先聪加盟鸿海等。可以看出富士康对造车有一颗认真的心。然而,制造一辆跨国汽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富士康造车的梦想能否实现还有待观察。
专利多,苹果车指日可待
在造车这件事上,似乎没有人比苹果更复杂。早在2014年,媒体就披露了苹果有造车的计划,但直到今天,人们还没有等到苹果车的影子。不过最近苹果造车的消息增加了。
/20210223094634_bae239e1d4afffe13e40cc870f739067_5.jpeg">自今年以来,苹果造车动作频频,不断传出与多家公司谈判合作的消息。虽然很多车企愿意与苹果展开商讨,但在最终合作上仍有难度,目前现代与日产都因不同原因中断了与苹果的商讨。由于苹果在代工厂、供应商的选择上仍需要时间来考虑,这也意味着,苹果上市完整的汽车产品还需要几年时间。
虽然苹果申请了不少跟汽车有关的专利,但由于其一贯的保密性,目前尚不清楚苹果造车的确切进展。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苹果造车势在必行,并且是有备而来。可以预料,苹果汽车一旦上市,目前大部分造车新势力都会颤抖。
百度、富士康还是苹果等,谁的造车项目更有未来,目前很难说。不过,这些新玩家都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并且自身业务跟汽车有些联系,再加上拥有庞大的粉丝群,只要产品足够好,就能很容易的成功。所以说,不管是传统车企还是正在成长的造车新势力,都得重视这些“野蛮人”的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