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汽车 > 新闻正文

今年1月,欧洲汽车销量意外下降近26%,创下历史新低

在预测2021年全球汽车销量时,基于新冠肺炎疫情将逐步得到控制和接种疫苗的判断,许多海外机构认为2021年全球汽车销量将出现明显反弹和上升。

从1月份中国市场的“开门红”和美国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来看,这种猜测已经基本得到证实。然而,在欧洲,汽车市场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复苏。

2月17日,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发布了2021年1月欧洲新车销量报告,指出1月份欧洲乘用车销量仅为842,835辆,同比下降25.7%,环比下降30.6%,创下1月份销量最低纪录。

在国家层面,31个欧洲国家中有28个国家的汽车销量出现了两位数的下降,其中最大的国家罗马尼亚下降了51.9%。在欧洲五大汽车市场中,法国下跌5.8%,西班牙下跌51.5%,英国下跌39.5%,德国下跌31.1%,意大利下跌14.0%。

只有挪威和瑞典逆势而上,销售额分别同比增长22.5%和7.7%。但两国销量分别只有15130辆和20573辆,英国五大汽车市场中销量最少的也卖了90249辆。所以这两个国家的增长并不能改变整个欧洲汽车市场的衰落。

从各大汽车公司的表现来看,几乎所有主流品牌的销量都在下滑,其中雷诺、欧宝、大众、奥迪、现代的下滑幅度甚至超过了汽车市场的整体下滑幅度。

只有沃尔沃、保时捷、雷诺阿尔卑斯跑车和Smart品牌实现了销量增长。

品牌方面,欧洲汽车销量冠军大众集团1月份同比注册28%,其中大众品牌同比下滑32%,奥迪同比下滑31%,座椅同比下滑27%,斯柯达同比下滑21%,仅保时捷同比增长1%。

刚刚被PSA和FCA合并的欧洲第二大汽车制造商Stellantis集团表现并不好。今年1月,新车注册数量下降了27%,其品牌标致、欧宝、菲亚特、雪铁龙、吉普和阿尔法罗密欧的销量分别下降了18%、34%、29%、33%、14%和47%。

雷诺集团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新车注册量同比下降23%,其中雷诺品牌同比下降28%,达西亚同比下降12%。唯一增长的是阿尔卑斯跑车品牌,同比增长19%,但总销量只有77辆,不具有普遍性。

除了欧洲本土品牌,亚洲和美国的品牌在欧洲也表现不佳。在亚洲品牌中,日产同比下降近40%,现代、丰田和起亚的新车销量分别下降32%、19%和10%。美国品牌福特同比下降26%。

豪华品牌中,宝马和奔驰分别注册16%和21%,捷豹路虎同比下降38.5%。

除保时捷外,同比小幅增长3.6%的沃尔沃和同比增长191%的Smart,1月份分别售出23034辆和2590辆。

欧洲汽车市场1月份表现不佳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全球芯片短缺导致新车生产供应不足;另一方面,由于疫情管理不善和疫苗推出缓慢,许多欧洲国家不得不实施数月的商业限制,经销商展厅不得不关闭。此外,消费者买车变得更加谨慎、一些国家缺乏或取消购车激励政策等诸多因素也是导致1月份欧洲新车销量暴跌的原因。

在这次低迷中,唯一让汽车厂商开心的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实力。

今年1月,虽然欧洲主要国家新能源汽车销量较去年12月有所下降,但均实现了同比增长。在欧洲汽车市场整体数据不理想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的强势崛起基本可以证明欧洲很多国家已经进入了新能源汽车高普及率时代。

以传统动力燃油车德国为例,169754辆总销量同比下降31.1%,但新能源市场不降反升,总销量达到36903辆。1月份新增乘用车市场份额达到21.7%。虽然与去年12月26.6%的历史市场份额相比,但与去年相比,市场份额仍为6.5%

://dfzximg01.dftoutiao.com/news/20210223/20210223221503_0961c73468c46d79341bc4e9029e6637_3.jpeg">

而在电动化转型更早、措施也更为彻底的北欧国家,新能源车的新车渗透率更加夸张。

尤其是在挪威,今年1月份新能源车型市场占有率达到了惊人的80.66%,相比较去年同期的64.4%有着较大幅度的增长,全面电动化看起来已经指日可待。根据挪威此前规划,整个国家到2025年要实现乘用车市场新车全部为纯电动车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电动化国家,从目前的趋势来看,挪威正在稳步接近并实现这个目标。

根据相关统计,2020年欧洲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超过了136万辆,同比增长达到了142%,超越中国的124.7万辆,5年来首次登顶全球新能源销量冠军宝座。

未来,在更加严苛的排放法则和更加高额的政府补贴政策激励下,欧洲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的高速增长态势有望将继续维持。而燃油车在欧洲的逐渐式微,几乎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彭博行业研究(Bloomberg Intelligence)分析师Michael Dean在2月16日的报告中,对欧洲车市的表现给出了预测:“今年上半年,欧洲汽车的销售前景仍不明朗。业内汽车制造商们翻倍的营业利润预期越来越让人怀疑。”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