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车摩托车,在中国也被称为宽子,是许多骑手的童年记忆,也是文化的象征。无论是坐在上面还是骑在上面,宽子的魅力对于喜欢摩托车的人来说都是无法抗拒的。在中国,更像是一种生活方式,代表着对自由的追求。即使和其他两轮摩托车相比,也是另类的存在。
在中国,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想到长江750,它影响了一代摩托车,在中国摩托车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甚至一度成为军用摩托车的代名词。现在它改变了外观,重新出现在骑手的视野中。2018年,采用650mL并联双缸水冷发动机的新长江750一上市就引发了“ku Zi热”,让久违的中国侧三轮摩托车市场重新活跃起来。
传统经典
外观上,除了水平对置的发动机,很多经典元素在细节上得以保留,前后座椅保留了拉簧设计,甚至后扶手也保持完好。大灯上面的仪表和指示灯的位置也是传承经典的象征,而仪表后面的车把还是宽的,但是比老款高了一点,让整车坐得笔直。
最重要的传承是这款车的车架结构,可调式侧斗设计一直保留下来。由于结构原因,边车长时间骑行不可避免会变形,导致车辆跑偏或转向的问题。此时需要调整连接点,所以这对一个鞍座来说还是很重要的。
但可以看到,新款长江750采用了更为主流的平行双缸发动机和链传动,没有水平对置的发动机和轴传动,取消了侧轮传动设计,对于老车手来说是一种遗憾。但仍然不妨碍新款长江750在外观上继承老款的精髓。即使从侧打后的45角度来看,也很难分辨是老款还是新款。对于有抱子情怀的老骑手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替代品。
跟上时代
作为21世纪的ku-zi,新长江750在很多地方都是与时俱进的。首先是发动机。虽然很多人认为水平对置轴传动是ku-zi的灵魂,但不得不承认,以前的发动机在功率、可靠性、环保性和经济性方面都不能满足当前的法律法规和产品要求。如果不能得到更好的水平对置发动机,最好的办法就是更换动力单元。考虑到鞍座的功能性和应用场景,长江对650mL双缸发动机进行了改装,从原来的六档改为五档,其中一档有四个前进档,但最大功率、最大扭矩和相应的输出转速没有变化。很多人质疑650mL发动机为什么叫长江750。个人认为“长江750”这几个字成了一个符号,与位移无关。
8fe7e31c_6.jpeg">除了动力上的“妥协”,新长江750在细节上努力跟上了时代,全车灯具采用LED光源,仪表采用了指针加液晶屏配置,显示信息更全并加上了挡位显示。边斗增加了12V电源和USB接口,车头下方还有防甩头阻尼。这些细节都让新款长江750有了更好的实用性。
减震和制动的升级同样很重要,全车采用KYB减震系统,可靠性更高。制动系统采用了前三活塞卡钳后单活塞卡钳,加边轮单活塞卡钳,没有配备ABS而是配备了CBS制动联动系统。相比老款,新款还配备了停车驻车器,甚至还可以加装绞盘,可见厂家也希望新长江750能有更多可玩性。
原始机械感
很多人觉得挎子只是两轮加了边斗和边轮,但正因为加了这些,在驾驶上边三轮的驾驶方式和两轮有着极大的不同,所以不能用两轮的标准衡量它。由于不用考虑倒车问题,你无需担心座高,整车的重心很低,宽大的高车把非常靠近身体,让整个驾驶姿势呈现比较直立的状态,这种“正襟危坐”的骑姿少了老款“侉”的味道,增添了几分庄重。
个人觉得挎子最大的魅力就是它的操作感,没有难以理解的反向推把,不用时刻注意重心转移,甚至不用注意下半身夹紧油箱,拐弯全靠推和拉,右弯就推左手拉右手,左弯反之,骑车的同时还可以当作健身器材进行锻炼,这种原始的机械感相信会让骑惯了两轮的你大呼过瘾。
除了操控上的原始,挎子在左右弯上给你的反馈都是不同的,由于结构原因在转右弯的时候,如果转急了就会出现翘边轮的情况,而转左弯又会出现转向不足的“推头”现象,这一点在高速时表现得尤为突出,速度稍快时,车把一点点的角度变化就会让车辆改变方向,这也是为什么要在车头安装防甩头阻尼的原因,想要在高速时保持挎子的稳定性并不容易。而在低速时,转向笨重的特点又让它成为了“健身器材”。不过挎子也有它的驾驶技巧,如何能够精准而安全的驾驶挎子过弯,就要看你推把的力度和油门的精准,不管是两轮还是三轮,想要得心应手,手上功夫始终是不可忽视的。
出乎意料
文化象征
在我们试驾的过程中,堵车是最为煎熬的,虽然它是摩托车,但丝毫没有摩托车的便捷性,同时也不像汽车那样可以遮风挡雨,在城市环境下显得十分鸡肋,它并不适合作为城市通勤日常代步的工具,也没有什么运动性,通过能力十分有限,甚至在驾驶方面也并不轻松。和如今的大多数摩托车相比,长江750在速度感、科技性、操控上都不占优势,但原滋原味的挎子依旧是男人钟爱的大玩具,新长江750更是唤起了很多的心中压抑多年的挎子情怀。
如今,挎子依旧是摩托车界不可或缺的一款重要车型,不仅仅是因为它曾经是一个时代的印记,刻在一代人的记忆中,更是因为它代表着一种态度,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不妥协的精神,而这些都被长江750很好的传承着。
感谢北京旗利提供车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