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苹果造车的谣言又重新浮出水面。第一个报道此事的《韩国经济日报》表示,苹果计划投资4万亿韩元在起亚汽车公司(Kia Motors)进行电动汽车领域的合作,并将在起亚位于佐治亚州西点的组装厂生产苹果自动驾驶汽车,暂定于2024年生产。
新闻显示,苹果和起亚的合作正在谈判中。两年前,中国高端纯电动汽车制造商高河汽车做出了和苹果一样的决定,——,在原大岳东风起亚一厂的基础上全面升级,全力打造生产高端智能电动汽车的城市精品工厂。
苹果与起亚的合作,重点在于起亚丰富的造车经验,以及在中国、美国、欧洲的生产基地给苹果全球销售带来的便利。高河动了哪些念头?
中国工厂演变成新的网络名人
2004年,苹果首席设计师乔纳森(Jonathan)和当时的CEO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在伦敦海德公园呆了很长时间,这给了他们共同的灵感。苹果的新总部应该让人觉得是在一个开放的丛林里,无论在哪里,都像是在丛林里,这也是苹果最初总部Apple Park诞生的原因。
乔布斯对苹果总部的想法不止于此。他希望苹果公园有一个开放的工作环境,不仅对自然风光开放,也对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开放。因此,由模块化工作空间层层堆叠而成的大型环形设计成为了新总部的主体。
在室内设计中,乔布斯坚持建筑要让空气自然流动,人们可以感受到风从哪里来,以及建筑内室外温度的波动。所以Apple Park在白檐下有一个对流通道,每层的地板和天花板都安装了控制室温的水管。
这是一个像在开放的丛林中一样的总部大楼,已经成为乔布斯的另一个宝贵遗产。苹果全新总部的诞生,不仅让全世界为之惊叹,也引来了全世界“工人”的羡慕,让外界对大楼的外部设计和建筑有了新的认识。
渐渐地,在中国,人文与设计的结合也在中国工厂和公司总部的设计中展现出来,甚至成为网络名人中的标志性建筑。比如Polestar成都生产基地,用极简设计展现品牌的高绩效感。再比如黄浦江畔独具特色的SAIC R品牌“R”字形建筑,科技未来感极大。
盐城高河汽车厂的设计理念与苹果总部类似。高河工厂的设计追求探索、自由、创造的品牌精神,通过建筑、景观、室内空间、logo、泛光灯的一体化设计,打造出一个具有深刻科幻感的城市精品工厂。
工厂分为三个部分:前区、智能制造区和自动驾驶区。职能明确,分工明确。对公众开放的工厂参观体验路线设计独特,各种移动路线,如客流、员工流、物流、生产流等,相互独立,互不影响。
但在工厂前区开放的理念下,完全变成了市民参观和与城市市民合作的空间。通过规划和景观设计,厂前区与城市环境无缝融合,完全对外开放。沿街430米长、40米宽的绿地延续了开放大道的景观带,并结合了散步道和水景,将游客和周围的市民完全带入其中。
有趣的是,高河工厂靠近机场,位于航道正下方。从盐城机场起飞的乘客有机会从上帝的角度看到高河汽车盐城工厂的全貌和代表高河汽车的大LOGO。
上图为大众德累斯顿玻璃厂,下图为高河盐城市精品厂
高河市精品厂有点类似大众玻璃厂。大众玻璃厂位于德国德累斯顿,建于2002年
正是这种理念,使得高河把一个传统的钢筋混凝土工厂改造成了一个城市观光中心。
://dfzximg01.dftoutiao.com/news/20210308/20210308175706_eed9ee903b3483ced213db06d182adbd_4.png">豪华的外表只是高合对工厂和品牌理念的一种呈现形式,高品质的产品要求的是高标准的制造能力。
根据了解,高合工厂在各车间广泛应用先进制造工艺,并给予5G通讯系统全覆盖生产环境,全面智能互联化,从第一个零件到最后生产下线,实现高度自动化与类神经元网络的数据采集。按照高合官方所言,是能够全面对标当今全球最先进智能制造水平的工业4.0样板工厂,率先迈入“黑灯工厂”时代。
高合工厂的大部分参观者都表达着对这种高自动化水平的赞赏”工厂内基本没什么人,全部自动化控制”。
而对于高合整个工厂,车云有两点印象深刻。
第一,高合汽车喷漆车间采用了德国DURR最新一代机器人,借助高度自动化与类神经元网络对数据和生产细节的把控,产线上前后相邻的车身可以进行不同颜色喷漆。目前,普通制造工厂喷漆流程一般是一次只能为一种颜色产品喷漆,高合对制造工序和流程的改变,大大提高了自动化的效率和精准程度。
第二,总装车间是5G环境下通过OTD系统整体贯穿的高柔性、高科技的实验室般的车间。因此,具备全球唯一实现车辆无人驾驶自动下线的能力。基于自主研发的车路协同自动驾驶技术,车辆从产线下线后无需驾驶员,全程自动驾驶至指定发运区,并能够应用于全自主代客泊车AVP(Automated Valet Parking),及无人移库、无人提取车等智能化停车场景。
解决过剩产能,高合工厂的真正价值
高合优秀的外观设计和精湛的内部工艺令人眼前一亮。但这也只是一家高品质纯电动车企的基本素养。一家企业的真正价值是能为推进产业变革作出贡献。
新造车公司选择传统汽车代工并不少见,比如,蔚来选择江淮汽车代工生产,小鹏选择海马代工生产。但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江淮还是海马,都没有改变原来的生产,而是重新建造工厂,为新造车公司代工生产。
相比之下,高合选择东风悦达起亚进行产能合作,在国家相关部委的指导下,华人运通在原有厂房的基础上进行升级,解决自身制造问题同时,帮助东风悦达起亚消耗过剩产能。
汽车产业产能过剩问题存在良久,2018年,工信部发布《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办法》,鼓励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之间开展研发和产能合作,实际上就是对产能过剩问题的一种解决方式。
另一方面,智能电动车在2025年要达到25%的占有量,也意味着有一部分燃油车会被替代。同样被替代的,还有燃油车的产能。因此,以新能源升级原有传统车的产能,也是一种大势所趋。
华人运通以资源节约型可持续发展为先导,与东风悦达起亚展开产能合作,在原有工厂基础上进行适应性改造与智能化升级,不重复建设,以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实现原有存量产能的升级换代,实为解决产业过剩问题开了一个好头。
如果再看一下东风悦达起亚近几年在JD Power上的排名,近五年都在新车质量研究排名前5位,并于去年登顶。这或许也是苹果想选择它的原因之一。
未来新能源车产业需要“全能选手”
当前的智能汽车产业,特斯拉已经成为无可否认的头号智能汽车企业。但关于特斯拉在服务、产品质量等层面的负面消息层出不穷。同时,中国的新造车企在追平与特斯拉之间的技术差距的同时,不断加码服务、产品质量以及品牌理念的建设,高端品牌群体认可度不断提高。
这就足以证明,目前虽然没人能真正战胜特斯拉,但追平差距的方式绝不是单靠哪一方面,而是需要全能发展。
国内智能汽车制造的趋势,也逐渐证明,未来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不仅需要的是一辆好车,还需要优秀的服务、超前的研发理念、完善的管理团队,甚至一间看起来毫无瑕疵的工厂。简单来说,就是一位全能选手。
华人运通是专注于未来智能交通产业的创新型出行科技公司,以智能汽车、智捷交通、智慧城市的“三智战略”为前瞻战略布局。团队成员不仅具备国际化视野,更有着二三十余年的资深经验,同时,得益于优秀的资源整合能力,华人运通吸引了微软、宁德时代等众多合作伙伴。扎扎实实的成长为了一个不偏科的“学霸”。
根据了解,高合城市精品工厂已于去年10月底实现HiPhi X试生产下线。目前,HiPhi X的订单已经超过3000台,后续订单持续增长中,并有32000多位留资用户等待试驾。
车云小结
凭借优秀的产品、国际领先的工厂、突出的资源整合能力、完善的商业布局,华人运通已经成为目前众多新能源车企中可持续发展的长跑型选手,未来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真正头部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