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汽车 > 新闻正文

聚焦315|理想车赚钱,股东和用户笑不出来?

随着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优惠政策,大量的新车品牌涌现出来,开始与传统的老爷车公司争夺市场。至于各种“外人”进入高门槛的汽车制造业,外界纷争的声音从未停止过。

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新品牌抓住了新时代消费者早期采用者的特点。凭借创新的营销思维和自主驾驶、智能网络连接等前卫技术,吸引了众多粉丝。比如威来、理想、小鹏,一度成为资本市场新宠,市值1000亿元。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问题,包括我们最关心的质量和安全问题,在基础不稳定、造车经验不足的新品牌快速发展中暴露出来。正当315要来的时候,陆哥今天要来接理想车,国内三大新造车势力之一。

快速盈利背后暴露了什么?

最近,中国三大汽车制造力量(威来、理想和小鹏)都宣布了2020年的成就。其中,威来汽车总收入最大,达到162亿元。但亮点是,理想汽车全年净亏损仅为1.517亿元,仅为威来亏损的35%。而根据2020年第四季度财报,理想车只有一款产品

理想ONE(参数|图片)首次实现季度扭亏,成为中国第一个盈利的新势力品牌。

值得注意的是,理想车虽然公布了季度盈利,但并没有在资本市场掀起多大波澜,也没有阻止股价一路走低。目前理想市值比历史最高点蒸发了近千亿。

事实上,理想的车在业内是公认的“挖厂”。当别人肆无忌惮地烧了几十亿元却造不出车的时候,李想方设法开源节流,率先在2019年底开始交付理想ONE,短短一年就实现了单季盈利。理想的速度如此之快,让人不禁惊叹。

而不断暴露质量问题的理想ONE,似乎也暴露了理想汽车的发展。

据相关资料显示,截至去年10月31日,Ideal ONE共发生97起前悬架碰撞事故,其中多达10起发生前悬架下臂球头从球销中脱出,俗称“断轴”,显然非常罕见。

那么问题来了。理想ONE上市前是否严格完成并通过了高强度耐久试验和驾驶/制动耐久试验?产品质量问题是偶发的还是普遍的?还是说为了快速抢占市场,获取利润,要把制造、管理、运营等成本“挖”到极致,最后把消费者当成质检老鼠?

但是,“断轴”其实并不是理想中最大的问题。去年11月初,理想也发布了断轴解决方案,但问题是为了避免承认自己产品的缺陷,理想动作要按照“召回”来定义。官方文件里说的是:“前悬下臂球销更高的客户免费升级。”

在舆论压力下,理想汽车不得不向公众道歉,并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备案召回10469辆理想汽车。

理想中的ONE车主最终可以说是,但在频繁发生“断轴”事件的过程中,理想中的车总是不愿意正视自己的产品问题,玩文字游戏,损害了自己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

油耗10L的绿色品牌车受到质疑

不得不说,理想的ONE是国内消费者的痛点

车型,外观大气威武、内部空间宽敞、大六座、大天窗、内饰科技感强,因此这款能够快速吸引消费者并不意外。

然而除了质量问题以外,理想ONE最为人质疑的,还属其搭载的那套增程式纯电动力。本质上相当于在纯电动车的基础上驮了一台汽油机,通过加注汽油对电池进行充电,再通过电动机输出动力。续航焦虑算是解决解决了,但整个能量转换过程中的损耗其实也不低。

根据不少理想ONE车主发布出来的真实油耗数据显示,市区行驶油耗大概在8L/100km,但高速行驶时油耗会达到了12L/100km以上,长途行驶的话不比同级别的燃油车低多少。而这些还都是在车辆电量充足情况下的数据,如果是电池馈电的情况下,油耗无疑会大幅飙升。

而且作为一款无需发动机输出动力的新能源车却还要加注95号汽油。也难免会有网友调侃除了前后挂的绿牌以外,就没看出理想ONE哪里是新能源。

汽车行业的电动化变革,给予了各行各业跨界造车的机会与勇气,造车新势力的入局,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对于造车新势力而言,一套概念一份PPT或许就能吸引不少乐于尝鲜的消费者。但对于汽车制造行业,更关乎用户生命安全,如果只是以盈利为核心,为了把财报做的漂亮,而失去了作为汽车企业该有的严谨负责态度,那终将只会是汽车行业变革浪潮中的泡沫,转瞬即逝。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