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环球网汽车】;
【环球网汽车综合报道】在“免购置税、免震动”等政策的推动下,加上保养、便宜车等优势,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迅速。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今年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2.4万辆和11万辆,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7.2倍和5.8倍。本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历史连续八个月刷新。在高速增长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得到了进一步的关注。尤其在电池方面,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心脏”,不仅承担着电动汽车续航性能的重任,也是影响电动汽车安全性的重要变量,其稳定性也备受关注。
面对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日益重要,近日,由中国化学物理电力工业协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和电池中国网联合举办的第二届新能源汽车与动力电池国际交流大会(CIBF深圳)在深圳隆重举行。会议期间,姜奇集团新能源汽车研究所电池系统部技术副主任秦立巍也发表了关于电池安全的重要主题报告。
电池安全已经成为新能源安全的重中之重
为什么电池安全这么受关注?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据媒体不完全统计,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全国发生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59起,其中新能源客车起火33起。但2019年有一个相对可信的数据,即2019年5月至8月,新能源汽车自燃事故79起。可以看出,随着新能源电动汽车规模的快速增长,这些年来新能源电动汽车的火灾事件也呈上升趋势。同时数据显示,86%的事故车辆使用三元锂离子电池,7%的事故车辆使用磷酸铁锂电池,7%的事故车辆电池类型不确定。对此,姜奇集团新能源汽车研究院电池系统部副技术总监秦立巍在交流会上表示,火灾中的电动汽车大多使用方形或软包装的高比能量电池,部分电池会因生产不一致等因素产生爆炸的概率。理论上磷酸铁锂电池本来就比三元锂电池安全,但是机械滥用、高压保护失效、密封失效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曾分析过火灾原因,在车辆过充引发的自燃火灾中排名第一。现在很多电池在充电时都有问题,所以控制电池的安全性非常重要。在电池的安全控制中,电池的热管理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要知道,如果电池中的某个电芯失控,如果车辆没有良好的监控和报警系统,车辆将无法快速冷却其余的电池组,电芯热失控的火灾将在一段时间内蔓延到整个电池组,最终导致车辆自燃。
但是,为了满足补贴需求,市场上的电动汽车片面追求高能量密度和长电池寿命,一些制造商甚至切割动力电池中的隔膜厚度,对动力电池的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容易造成热失控现象。
如何解决电池热失控?
对于电池热失控问题,姜奇集团通过五级高安全性蜂窝电池系统技术解决了电池热失控的安全问题,并在国内率先取得突破,形成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前沿开发能力。
手机电池是江淮新能源经过14年研发的最新成果,具有安全、全天候可用、能量更高的特点。江淮新能源汽车装备蜂窝
据业内人士介绍,与普通动力锂电池相比,“蜂窝电池”充分利用了蜂窝结构的仿生设计,通过外延镀膜的UE技术进行单元(参数|图片)封装。锂电池组中的所有电池都涂有360度的轻质自流平导热油脂,相当于为每个电池创造了一个安全舒适的家。
秦立巍在会上还表示,经过多年的发展,姜奇集团已经拥有了能够实时监控电池安全的故障诊断技术。无论是整车行驶、充电还是站立,只要一个电池芯爆炸,就会启动热管理系统提醒客户进行维护。这些设计也经过充分验证,在电池、模块、简易电池组、电池组、整车五大类进行了近万次爆炸试验,做到一节电池爆炸,电池组不着火。截至2021年2月,姜奇集团2万辆车使用了圆柱形电池,市场上有6起电池爆炸案例,但整车没有起火,进一步证明了蜂窝电池数据的可靠性。
‘蜂窝电池’有什么优点?
“手机电池”消费者可能不太熟悉,但它在安全性、续航能力和极端天气环境方面都有优势。首先,就其安全性能而言,如上所述,“蜂窝电池”采用多个独立电池的设计,通过蜂窝结构进行组合。即使某个电池失控,也会因为这种结构而防止整个电池组着火。手机电池已经通过了许多严格的测试。直接从底部用汽油加热,连续加热130秒;直接用火焰接触电池组,持续燃烧130秒。在这些极端的测试中,蜂窝单元经受住了考验。
其次,就其续航能力而言,“蜂窝电池”的能量密度要比一般的动力电池要高,因为整体电芯的尺寸较小,模组结构也更加的灵活,蜂窝结构的组合极大的提升了电池包的最大能量,电芯热交换面积是国内其余产品的14倍以上,续航能力破天荒的达到了530KM,这在众多的动力电池性能中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
第三,类似于蜂巢的结构,极大地减少了电芯因为温度的影响而出现的能量衰减的情况,利于发挥最佳性能;冬季低温时锂电池快速加热,减少了续航里程缩水,夏季高温时电池快速冷却,有效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蜂窝电池”在通过了-40~80℃温湿度循环、130s火烧、200KN挤压以及1m水深连续浸泡12h等极端安全验证,其表现都非常的出色。
国内率先采用高比能电池包液冷技术
江汽集团早在2007年就从事新能源研究,在电池、电机、电控、驱动、能量回收、制动耦合等方面成绩斐然,是国内少数真正掌握新能源电动汽车核心技术的自主品牌之一。汽集团经过九代技术四代产品积累,江淮新能源已系统掌握电动汽车的电池成组、电机、电控三大核心技术及能量回收、驱动与制动电耦合、远程监控、电磁兼容等关键技术。
此外,为了进一步保护电池包的安全、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江汽集团还自主迭代研发智能液冷恒温技术,该技术国际上媲美特拉斯,在国内也是处于领先水平。可保证严寒或酷暑的极端温度下,使电池的工作温度在10~35度之间,避免电池受到户外温度的影响。与此同时,低温充电保温技术还可使车辆充满电后电池仍能保持在适宜工作的温度。结合先进的液冷恒温技术有利于科学地对电池包进行热管理,进一步杜绝电池风险。
根据最新的国家政策,国家的补贴向动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更高、整车能耗更低,及续驶里程更长的车型倾斜。
对国内新能源车企来说,不仅仅要降低成本、压缩利润,以弥补政府补贴下调甚至取消对销量、营收带来的负面影响。还要不断完善、提升新能源汽车电池的性能,打破以往以续航里程作为衡量动力电池优劣的“潜规则”,在续航里程和安全性之间取得平衡将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