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特斯拉车型配备了车内摄像头,以监控驾驶室内驾驶员和乘客的行为。这个事实以前是公众所不知道的。直到最近,特斯拉CEO马斯克给出了肯定的回答,事件终于浮出水面。
一段被黑客窃取并上传到网上的视频显示,特斯拉的车载摄像头可以清晰捕捉到驾驶室内的情况。司机和乘客的动作姿势、清晰度和色彩丰富度都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
面对公众的质疑,特斯拉紧急回应称,中国市场上所有特斯拉用户的车辆,虽然配备了车内摄像头,但都没有激活。
据了解,去年很火的特斯拉(同型号)后视镜上方有摄像头,但官方没有说明摄像头的用途。值得一提的是,还没有上市的新、新内饰,也会安装类似的摄像头。
事实上,除了特斯拉之外,威来、小鹏、魏玛等智能联网车辆也配备了驾驶员状态监控摄像头。在汽车公司的公开声明中,车内摄像头的使用是为了安全。有媒体指出,智能汽车正在成为除手机之外最大的个人数据来源。日益智能化的配置不仅给车主带来了便利,也给数据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
那么室内空间是个人隐私吗?有法律界人士说要看情况。比如拍摄车内司机在路上是否系安全带,明显不侵犯司机隐私;在日常驾驶场景中,室内空间不应被视为私密空间。但当车辆停在车库、路边或充电站,司机在休息、听歌、和朋友一起享受安静的空间时,车内空间是“宁静的”、“不愿意被别人知道的”,可以算是“私人空间”。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伟认为,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是否触及隐私,取决于用户是否提前知道。如果事先通知用户,车内摄像头简单记录,使用合法合规,不一定视为侵犯隐私。
在安全驾驶和个人隐私之间,你必须在两者之间做出选择吗?朱伟表示,网络化车辆运营发展的重要基础其实是个人信息,用户踩油门、转动方向盘的情况可以在后台采集作为数据支持。但要运营这样的服务,前提是车企的“防火墙”要够高。只有具备相关安全能力才能从事相关业务,我国《网络安全法》和刑法对此有明确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