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汽车 > 新闻正文

蜂巢能源上海车展发布10分钟快充黑技术

电动汽车的市场化进程远超行业预期。根据中国汽车协会的数据,2021年Q1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51.5万辆,同比增长2.8倍。按照这个计算,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将超过200万辆,这将成为一个大概率事件。

与销量同步,有产品的“多开花”。从A00级到D级,从EV、PHEV到HEV,汽车电气化正在向多元化产品演进。

随着市场的快速发展和产品的蓬勃发展,以动力电池为核心的三大动力系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能否跟上市场需求,在多种场景下不断推出满足市场和用户需求的先进技术和产品,将考验电池企业的创新能力。

在4月19日开幕的第19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2021上海车展)上,蜂巢能源推出了全系列电池产品,并基于目前电动汽车的发展需求,首次引入了蜂速快充电电池技术,以创新的技术产品继续引领锂电池行业的发展。

充电10分钟可以行驶400公里。首先介绍了蜂窝能量蜂快速充电技术

2020年以来,国内外电动汽车主要车型的续航能力普遍超过600公里,消费者对续航能力的焦虑逐渐得到解决。但随之而来的是需求方对充电便利性的考虑,能否像传统汽车加油一样实现快速充电成为用户关注的新“痛点”。

电池快速充电技术是目前解决充电便利性的关键突破,也是汽车公司和动力电池公司竞争的主战场。

在本次车展上,蜂巢能源首次发布了全新的快速充电技术及相应的电池,可充电10分钟,行驶400公里。其中第一代bee快充芯为158Ah电池,能量密度为250Wh/kg,2.2C快充16分钟可达到20-80% SOC时间,年底前可量产;第二代4C快充芯容量165Ah,能量密度260Wh/kg以上,10分钟即可达到20-80% SOC的快充时间,预计2023年量产Q2。

4C快充产品的背后,是基于锂电池关键材料的蜂窝能源的一系列创新研发。据现场技术人员介绍,公司的蜂速快充技术创新技术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三种主要技术已经应用于阴极材料:1 .前驱体定向生长精确控制技术:通过控制前驱体合成参数,一次粒径呈放射状增长,为离子迁移创造“高速公路”,改善离子传导,降低阻抗10%以上;2.多梯度三维掺杂技术:体掺杂和表面掺杂共同稳定高镍材料的晶格结构,同时减少界面氧化,循环增加20%,产气减少30%以上;3.柔性涂层技术:基于大数据分析和模拟计算,选择高镍材料体积变化大的柔性涂层材料,抑制循环颗粒的粉化,减少产气20%以上。

许多先进的技术也被应用于负极:1 .原材料类型及选用技术:选择各向同性、不同结构、不同类型的原材料组合,使极片OI值从12降到7,提高动态性能;2.原料粉碎成型技术:二次颗粒由小骨料粒径组成,与一次颗粒复合,实现合理的粒径匹配,减少副反应,循环性能和储存性能提高5-10%;3.表面改性技术:采用液相包覆技术在石墨表面包覆非晶碳,降低了阻抗,改善了锂离子的通道

基于电气化市场的多元化市场趋势和用户的痛点,蜂窝能源不断丰富产品矩阵,满足用户的多维需求。

在本次展会上,蜂巢还集中展示了其产品系列矩阵在许多子领域的应用,如BEV、HEV、BMS、轻型汽车和储能。

在BEV领域,蜂巢能源带来了基于E平台和H平台的四款无钴电池产品,覆盖300-800 km的所有车型。

f00b204e9800998ecf8427e_4.png">

此外,蜂巢还对外展示了基于无钴电芯匹配的电池包LCTP,该系统采用L6无钴电芯并利用第二代CTP成组技术,通过电芯排布工整分两列纵置排布,整体成矩阵式布置,可实现在电压平台允许范围自由配组,不受传统模组串数约束,更有利于电池包平台化、标准化,进一步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

在HEV领域,蜂巢能源今年推出了基于软包体系的HEV电芯,在RT 3C/3C 30-80% SOC条件下循环寿命可达40000次。在高低温性能、充放电倍率性能、DCIR及功率性能等均优于行业其它同类产品。蜂巢能源基于该电芯的HEV电池包,采用软包无模组集成技术,系统集成度更高,采用低散热设计,风冷冷却,可明显降低整车系统成本;还可满足-35~60℃全地域温度范围使用。

此外,该HEV电池包采用一体化集成BMS,SOC精度达到3%,可实现ASILC功能安全等级,具备UDS、OBDII、FOTA升级等功能。

创新驱动 蜂巢能源发展全面加速

一系列引领行业的技术及产品背后,是蜂巢能源极具创新力的企业基因。

作为一家成立还不到三年的动力电池企业,蜂巢能源已经先后在行业率先推出高速叠片工艺、无钴电池、果冻电池、热阻隔电池包等技术产品,其颠覆性的创新思路已经渗透到基础材料开发、工艺革新、智能制造升级等多个维度。

2020年,蜂巢能源装机量连续五个月进入前十榜单,2021年第一季度,其装机量站稳国内第7位。按照蜂巢能源董事长兼CEO杨红新的规划,蜂巢2021年的目标锁定为成为国内装机量TOP5。

在产能布局上,2021年以来,蜂巢能源先后宣布在四川遂宁和浙江湖州建设两个20GWh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加上其位于常州金坛三期6GWh项目、规划建设中的德国24GWh电芯工厂和PACK工厂,蜂巢能源正在向2025年全球产能200GWh冲刺。

汽车电动化的全球浪潮下,动力电池市场格局依然充满变化,对于像蜂巢能源这样的新势力而言,能持续在材料、工艺、装备等整个链条上进行整合创新,不断打破固有边界,很有潜力成长为全球新能源产业的新一代领袖级企业。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