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摩托车行业遭受重创陷入低潮,轻骑铃木如黑马般冲了出来:亮相国际博览会,实现年利润1.1亿元,销量增速连续四年位居行业第一;自主研发的“让我们海豚”和“UY125”车型分别获得2020中国摩托车年度车型评选“十佳车型”和“受欢迎度”奖项。市场上出现了“等一个月才能取车”的热销局面。轻骑铃木成为了口北红神车的创始人。
轻骑铃木取得的一系列突出成绩,使其成为摩托车行业关注的焦点。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在受到摩托车朋友的欢迎之前,骑铃木经历了一段漫长而坎坷的发展道路。
从1994年成立中外合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开始,销量一度达到全国前十。2010年滑铁卢在中国第三纪元连续亏损。2018年,打造双品牌战略,推出爆款“网络名人神车”。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20亿元。轻骑铃木终于在市场的大起大落中看到了自己的路,从跟随者变成了领跑者,迎来了加速前进的超速时代。
轻骑铃木航拍(轻骑铃木提供)
浮沉,认识到进口产品的局限性
回顾过去,1994年7月,轻骑铃木由中国轻骑集团、日本铃木股份有限公司、岩井日清股份有限公司等初步组建,在高新区崇化路88亩厂房内开始了企业发展之路。2007年初公司重组,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和日本铃木股份有限公司各持有50%的股份。
轻骑铃木中国区负责人兼副总经理刘力表示:“公司成立之初,是一家名副其实的海外工厂,在日本拥有铃木的自主品牌。日本铃木有限公司开发产品,轻骑铃木负责生产产品,开拓中国市场。
凭借日本“铃木”自主品牌的技术优势和质量信誉,轻骑铃木迅速在中国打开市场。“当时没有禁止摩托车,国产车不普及,电动车时代还没有到来。人们旅行时喜欢骑摩托车,市场需求旺盛。”骑铃木的运营稳步前进,2009年达到巅峰,年生产销售规模60万辆,利润1亿元。
轻骑铃木生产车间(轻骑铃木提供)
然而,单纯依靠进口技术的模式很快就暴露出其局限性。
2010年以来,摩托车行业实施了新的“国家第三排放标准”,电动汽车和汽车也有所发展。摩托车市场空间受到强烈挤压,摩托车行业迎来了低潮期。
“摩托车进入下行通道,销量每年下降10%甚至12%以上。这种下降速度看不到底部”。想起那个时期,刘丽还是心有余悸。
同时轻骑铃木内部应对不利,加上新产品引进有限,日本铃木产品研发时间不足,新产品开发缓慢,导致无法及时推出新产品。运营开始陷入低谷,持续亏损,年销量跌至20万辆,年亏损超过7000万元。这给轻骑铃木的发展蒙上了阴影。
“十二五”期间,轻骑铃木售出142万辆,营业收入6.7万亿元,亏损近2亿元。
在吸取了惨痛的经验教训后,骑铃木从市场教训中轻轻发现了制约公司发展的“卡脖子”因素。
“公司依靠引进日本的‘铃木’自主品牌产品,没有自主开发权,一直处于被动生产地位。推出什么样的新产品,什么时候推出都是由‘铃木’主导,我们将无法及时响应市场,推出更适合中国市场需求的产品。“十二五”期间的严重亏损是最大的教训。”刘丽说。
创建一个j
2014年,轻骑铃木新的领导团队积极调整经营思路,在产品、技术、营销、管理、财务、薪酬激励等方面大幅度实施了一系列变革。2016年正式提出双品牌战略,决定以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为重点,以双驱动力推动企业发展。
“战略已经制定出来了,但是很难实施。日本铃木在合资企业中使用合资品牌是不可想象的,这在铃木百年历史中从未出现过。”轻骑铃木一提出,立即遭到日本的反对,双品牌战略难以实施。
但轻骑铃木锲而不舍,在中国股东的大力支持下,与日本铃木进行了长达两年的艰苦谈判。最后,2018年7月31日,轻骑铃木与日本铃木签订自主开发协议,利用“轻骑铃木”联合品牌自主研发原装进口铃木车型。
“无论从外观、车架、车身还是发动机,我们都可以根据中国市场,在铃木品牌车型的基础上,调整国产化配置。产品价格区间大幅扩大,从5000元到10000元以上,更具市场竞争力。”这样一来,过去进口产品的缺点就被弥补了。
2019年,国家颁布了《国家四项排放标准》。这一次,铃木做好了准备,抓住机遇,从容推出自主研发的新产品,成为国内摩托车电喷升级最成功的企业。
陆陆续续,轻骑铃木又推出了8款联合品牌的车型,其中不乏瑞梦、Let’s小海豚、悍骏、悍道等爆款产品。“网红神车”轻骑铃木UY125踏板车(轻骑铃木提供)
2018年,轻骑铃木推出了自主打造的UY125踏板车,因这款车具有“动力强劲、输出平稳、省油、时尚、舒适”等特点,价格也更亲民,一经推出就得到了市场的积极反馈,产品一度断销,成为国内口碑最好的“网红神车”,获2020中国摩托车年度车型评选“人气”奖。刘利笑着说,“一直到现在,产品还是供不应求。”
刘利还说了一件既感觉无奈又觉得欣慰的事,“去年曾有一名消费者等了一个月还买不到轻骑铃木UY踏板车,特地打济南市市长热线寻求解决”。
事实证明,双品牌战略的改革思路是正确的,刘利说了一组硬气的数据:“‘十三五’期间,公司销量由13.6万辆增长到31万辆、营业收入由7亿元增长到20亿元、利润由亏损1500万元到盈利1.1亿元,主要经营指标均实现翻番。2020年,我们的联合品牌销量占比达51%,创收近8亿元!我们以国内摩托车市场销量前四名的成绩成功跻身行业第一阵营!”
轻骑铃木不再是最初的品牌跟随者,转而成为了行业领跑者。
高新助力腾飞,实现行业首家复工复产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幸好有高新区和省市政府的帮助,我们才成为了行业首家复工复产的企业!”
说起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高新区扶持轻骑铃木的故事,刘利满怀感激。
在摩托车行业管理中,因零部件配件多,一般会面临着储备不足的情况,一旦外来零部件配送运输受阻,摩托车企业生产就会停滞不前。而轻骑铃木的零部件配件合作公司多达数百家。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高速路全面封闭,通行受阻,轻骑铃木的生产面临巨大的挑战。
刘利还记得当时的焦虑感,“全国的高速都封闭了,我们从南方、西南、江浙过来的配套零部件配送车下不了高速,我们生产出来的摩托车整车也无法运输到达省外市场,还有防疫物资短缺,人员不能流动,这些都成为我们复工复产的‘卡脖子’问题,我们很着急”。
很快,省委书记刘家义和高新区管委会相关领导来公司调研,了解公司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情况,关心公司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情况,送来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用品,并及时部署解决了公司面临的外来配套零部件无法入厂送货和摩托车成车出济运送至外地市场的问题。
轻骑铃木生产车间(轻骑铃木提供)
“我们是2月10号就复工了,是同行第一家复工复产企业!而其他同行企业一般在2月20号以后才开始恢复生产。感谢高新区和省市政府助力我们实现全面复工复产,我们才实现了零部件最早抵达整车厂,整车摩托车最早送达国内市场,抢占市场先机。高新区和省市政府为公司2020年取得重大的经营成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刘利说。
虽处于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中,但在政府的有力保障下,轻骑铃木逆势向上,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
“2020年,我们全年实现利润1.1亿元,创近十年新高;年纳税额近8000万元,增长率连续两年超过60%以上;国内应收账款连续4年为0,实现十年来股东首次分红。”
政府与企业心心相惜,相互助力,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刘利还记得2019年公司在扩大生产的时候遭遇到人员短缺的困难,高新区管委会会同市人社局协调8所高职院校实习学生近200人支援公司生产,还专门组织轻骑铃木专场招聘会,“为公司解决了大问题”。
刘利说“公司从建厂投产发展到搬迁,到再次腾飞,都得到了高新区的关怀和大力支持。25年来,公司见证了高新区的发展壮大,高新区也见证了公司跌宕起伏的成长历程”。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020年9月19日,时隔11年轻骑铃木重返国际摩博会,并现场发布了大排量DL1050、巡航车GL150、铃木太子QS150-6三款新车型,展位被围得水泄不通。历经了25年的跌宕起伏之后,轻骑铃木以王者之势归来。“我们的新品一展成名,成为行业瞩目的焦点”。
轻骑铃木的展位整体设计是一艘大船的造型,取名“进取号”,寓意着轻骑铃木在波涛汹涌的摩托市场上再次“乘风波浪,扬帆远航”。
这一次,轻骑铃木迈出了更坚实的步伐。
轻骑铃木重返国际摩博会(轻骑铃木提供)
而在当下,随着电动车的规范管理,摩托车电动化政策的推进和摩旅成为人们娱乐方式的流行,刘利对公司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在未来的2~3年,摩托车应该会出现一个增长,对我们的发展是有机遇的,这是毋庸置疑的”。
刘利说,“接下来的‘十四五’时期,我们将积极响应济南市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全力推进公司的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转型升级。坚持双品牌战略,坚持开源节流并举,冲刺收入110亿元,利税10亿元,向着‘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摩托车板块的排头兵、中国摩托车行业的第一集团军、铃木在中国的全球采购基地’的目标坚定前行!”(夏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