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汽车 > 新闻正文

回到赛道上!丰田bZ系列纯电动汽车亮点分析

[爱歌汽车购物指南原文]

作为汽车行业的“头号玩家”,丰田的决策层一直对纯电动汽车持谨慎态度。在新能源汽车高补贴时代,造车的新动力强劲上升,丰田似乎安静下来,于是外界产生了一种观念,认为曾经的汽车巨头丰田已经跟不上市场节奏,正在逐渐衰落。

当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从制造电动汽车进行补贴转向通过减少碳排放来实现碳中和时,排名第一的丰田决定重返正轨。4月19日,丰田正式宣布推出bZ系列车型,均为纯电动汽车。到2025年,丰田bZ系列将推出7款新车,首款概念车bZ4X已在上海车展亮相。

当国家将碳排放限制提高到燃油车的上限时,自然会迫使汽车厂商停止或减少燃油车的生产,全面向电气化转型。碳排放限制为电动汽车创造了有利条件。

丰田一直在提高混合动力汽车的销售比例,甚至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将所有纯燃料汽车升级为混合动力汽车。最近刚出现的新一代汉兰达就是最好的例子。未来,丰田的新车将以与汉兰达相同的方式采用混合动力汽车。

换个角度看,丰田是第一家推动减排的汽车公司。从1997年2月到2021年2月,丰田共生产了1700万辆混合动力汽车,累计减少了约1.4亿吨的CO2排放量。因为这个原因,不需要依靠纯电动汽车来达到碳排放限值,所以没有必要推纯电动汽车。

当碳中和成为一种新的发展理念时,仅靠混合动力无法实现碳排放的平衡,零排放纯电动汽车可以减少车辆行驶产生的碳排放量,这也是丰田推出bZ系列的契机。

全车生命周期二氧化碳排放量少,可以称之为环保。所以汽车公司在纯电动车制造上是有差异的。日本厂商更喜欢低成本、低能耗、小尺寸的纯电动汽车,比如日产聆风、本田E,而欧洲厂商则倾向于生产大尺寸、高能耗、高性能的纯电动汽车,比如奥迪e-tron、保时捷Taycan。

丰田更偏执。第一辆量产的纯电动汽车Cpod,轴距只有1780mm,电池容量只有9.06kWh,续航里程150km(WLTC工况)。Cpod只能用于日常运输,但这种微型纯电动汽车所需材料少,耗能少。丰田还推出了电池再利用和回收机制,因此Cpod生命周期碳排放控制是理想的。

o.com/news/20210512/20210512074354_6ce6fb65d994db8634bb24f02a1d0463_8.jpeg">

bZ系列有两大特点,它的续航里程更长实用性强,拥有独特的外观内饰设计,并基于纯电动车平台打造。丰田并不打算独立完成这个项目,日本汽车厂商很多,但本土新车市场份额只有500万辆左右,丰田靠一己之力很难推动纯电动车快速普及,寻找合作伙伴共同开发,不仅能降低风险,还能把研发成本摊薄,让纯电动车售价更具吸引力。

比亚迪是全球最大的磷酸铁锂电池制造商,成本优势非常显著,中国市场销售的bZ电动车,采用比亚迪生产的电池,无疑会提高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我国正在大力发展清洁能源,这使中国生产电动车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低于日本制造成为可能。

碳中和成丰田纯电动车的发展契机

斯巴鲁虽然在国内表现平平,但美国市场销量屡创新高,丰田与斯巴鲁共同开发e-TNGA纯电动车平台,符合双方共同利益。

丰田与斯巴鲁在电气化和四驱技术上有着各自优势,在斯巴鲁的参与下,bZ4X将会成为一辆富有驾驶乐趣的纯电动车。

轴长比是专门形容车身利用率的名词,轴距与车身长度之比越大,代表车身利用率越高,而纯电动车的动力系统体积紧凑,占用的空间非常小,bZ4X将会充分发挥纯电动车的空间优势。

通常纯电动车的轴距与车身长度之间的比值可以达到63%以上,而燃油车普遍在60%以下。按照丰田的说法,bZ4X空间可媲美D级轿车,要特别说明的是,不同地区对车辆级别划分的标准不同。

实现这一功能的关键在于bZ4X的线控转向系统,这个名称或许让人有点印象,没错英菲尼迪Q50L就采用了线控转向技术。

转向系统控制单元凭借模拟信号计算驾驶员所需转向力,然后给执行电机下达命令操作转向机,转向机输出的转向角和转向力与方向盘输入的角度和力度没有直接关联。

设计师认为,仪表盘和中控屏的设计能让车内空间看上去更宽敞,并为驾驶员提供更开阔的视野,有利于提高驾驶安全。其实法系车早几年前就采用了类似的设计,如今越来越多的车效仿,说明这种设计理念已经被行业所认可。

值得一提的是,官方称这套四驱系统具有出色的越野性能,不禁让人产生了更多的好奇,毕竟越野对驱动电机和电池要求更为苛刻。

bZ4X太阳能充电系统相比丰田混合动力车型更为强大,这或许在暗示新车会在车身上大面积安装太阳能面板,并且太阳能面板转换效率比之前的技术更高。

编辑点评:丰田计划在中国和日本生产bZ4X,新车将于2022年在全球市场销售。作为一家在汽车电气化领域拥有丰富经验和技术储备的企业,丰田纯电动车一定会带来一些惊喜和启发。在纯电动车领域,我们看到行业格局正在发生变化,日本动力电池供应商给日本车企配套,不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说明中国的动力电池供应商竞争力正在不断提高。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